是美國扭曲了自由市場的規則嗎?
新疆旅行網 時間:02-18 來源: 作者: 瀏覽次
面對金融創傷加深,美聯儲和財政部大膽回應,似乎拋開了30多年來指導官方經濟思維的劇本。隨著受傷的金融系統在深淵邊緣搖搖欲墜,讓大型金融機構自作自受所帶來的經濟后果變得明顯。美聯儲日前在一份聲明中警告:“aig的無序失效會讓美國金融市場更脆弱,導致借貸成本大幅上升,減少家庭的資產并削弱美國經濟。”
布什總統表示:“采取行動是必要、重要的……我們的金融市場要繼續應對嚴酷的挑戰。”
曾任白宮經濟學家的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曾在 2年前準確預言今日金融危機,他現在的看法更加不樂觀,他表示,美國快要變成“美利堅聯合社會主義共和國”了。
美國參議員邦寧(jim bunning)形容美聯儲的過分自信令他“憤怒”:“美聯儲的行為和委內瑞拉查韋斯的行徑的唯一差別就是,查韋斯在接管公司時沒有拿納稅人的錢冒險,而是直接接管。”
1994年到2001年,墨西哥、泰國、韓國、印尼、俄羅斯、巴西和阿根廷等新興市場都被金融危機橫掃,但如今美國制造的危機與之不同。新興市場的問題根源在于全球資本流動變幻莫測,以及過多借用外幣與國家維持固定匯率之間的錯配。美國目前的災難中心源自抵押市場。
如今,美國面臨自己選擇,要么是與經濟正統論調相聯系的國內疼痛,要么是折衷長期珍視的原則推遲疼痛,務實的當局選擇了后者。本周,聯邦的力量已經延伸到近乎不可思議的地步:美聯儲錢不夠,要求財政部籌備特殊的400億美元政府證券拍賣,以填充它的錢箱。
華盛頓對這場70年來最嚴重金融危機的回應,恐怕和有限政府的哲學相背,但財政部長鮑爾森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對這場似乎日益惡化的威脅的創造性回應卻獲得一些喝彩。
美國人上一次如此依賴政府正是大蕭條時。20世紀30年代,政治家和官僚為了減輕痛苦以及預防未來的金融災難,開啟了被后人譴責為“大政府”的時代。
他們的一個標志性成就是參議員格拉斯(carter glass)和眾議員史迪格爾(henry steagall)創造的立法。這些措施禁止投資銀行(給市場帶來證券)擁有商業銀行(存款和貸款功能)。
投資銀行天生有風險,一家銀行如果負擔股債大規模的損失,就會破產。20世紀30年代的銀行倒閉潮就是如此。
在20世紀90年代的金融繁背景下,許多人游說廢止格拉斯-史迪格爾法案,理由是其它國家并沒有類似的限制。在1999年,國會贊成。
經濟學家伯恩斯坦(peter bernstein)表示:“社會壓力實在太大,國會實在無法抗拒。1982年以來都沒有發生過什么真正的壞事情,那些壞事情的發生是短時間的。”
如果重要的金融機構倒閉,市場參與者和立法者之流會認為市場的力量可以自己重建秩序,只需要最低限度的政府援助。
也許他們是錯的。(作者 david j. lynch)
關鍵字: 俄羅斯 華盛頓 美國 自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