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主大教堂
新疆旅行網 時間:03-29 來源: 作者: 瀏覽次
救世主大教堂(俄語:Храм Христа Спасителя)位于莫斯科,是世界上最高的東正教教堂,也是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之一。該教堂是拿破侖戰爭后,在1812年12月25日由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下令修建的,其目的是為了感謝救世主基督“將俄羅斯從失敗中拯救出來,使她避免蒙羞”,并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俄羅斯人民。救世主大教堂的設計方案幾經修改。最初的設計完全參照羅馬的萬神殿,為圓形建筑,天穹有圓形天窗。此后的幾個設計方案先后采用了威尼斯拜占庭風格和新古典主義風格,并糅合進大量共濟會的象征性符號(亞歷山大一世是共濟會成員)。亞歷山大一世去世后,他的弟弟尼古拉一世繼位,尼古拉一世是一名虔誠的東正教徒,反對新古典主義和共濟會的建筑形式。在他的命令下,設計師托恩參照君士坦丁堡的索非亞大教堂,設計了一座新拜占庭風格的教堂。設計圖紙于1832年通過,建筑地點也由原來的莫斯科城制高點——麻雀山改為克里姆林宮西南側、莫斯科河畔。原址的一座女子修道院和一座教堂被遷往他處。救世主大教堂的建造工作于1837年開始,主體結構至1860年基本完工。完成內部豪華的裝飾和壁畫又花費了約20年的時間。1883年5月26日,在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冕的同一天,救世主大教堂正式竣工。救世主大教堂此后成為俄羅斯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之一,并成為全俄羅斯東正教普世大牧首的主教堂。1912年,在教堂東門外舉行了亞歷山大三世銅像的落成儀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