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靈寶寺
靈寶寺原名西大廟,始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佛殿3間,關圣殿3間,東西廊房8間,山門3間,鐘鼓樓2座,地積250方丈。主要主持人有顯正、顯修、安邦、安國、化光、顯臣等。靈寶寺為清朝設立琿春協領衙門時期重要的佛事活動場所。咸豐年間曾受御頒“萬世人極匾額一方,靈寶寺名氣大增。大躍進年間廟宇因故被毀,2001年恢復重建,2006年7月9日開光,這個有著近300年歷史的寺廟,又重現在東北亞金三角上。靈寶寺位于琿春市北山,占地面積9萬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法堂、臥佛壇、靈寶塔等,依山而建,氣勢恢弘,集寺廟、石窟、佛塔“佛教三大建筑于一體,是全省重要的佛教文化圣地。靈寶寺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和斗拱,重檐屋頂,桔紅琉璃瓦,呈現出清朝殿堂建筑風格。在布局上,沿中軸線整齊對稱、主體突出,體現了禮敬崇高、莊嚴肅穆的宗教教義。(一)山門殿山門殿宏偉高大,長141米,高27米,3開間,正門有門神哼哈二將,一層有佛事文化用品流通處,二層與萬佛洞相連,兩側是鐘鼓樓和鼓樓。萬佛洞建在觀光長城里,供奉著神態各異的萬尊玉石佛像,展示出遠古的故事和神話傳說。(二)天王殿天王殿前是蓮花池,周長128米,池上有清秀的凈水橋,池中有古老的圖們江紅蓮,在這優雅的地方供奉著滴水觀音。殿內供奉6尊檀香木貼金大佛,正中是被稱為未來佛的彌勒佛,后面是金盔金甲、威風凜凜的韋陀菩薩,兩邊為4大天王,即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三)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靈寶寺最高大的殿堂,殿內供奉檀香木貼金三世佛,中間為神態端莊的佛祖釋迦牟尼,佛身5米,通高19米,東側是東方琉璃世界的佛主藥師佛及東方三圣,西側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佛主阿彌陀佛及西方三圣,兩邊排列著釋迦牟尼得力弟子、各有所長的十八羅漢。(四)觀音殿觀音殿供奉著一尊緬甸玉噴金的千手觀音,高8米,三面排列,祈禱觀音菩薩現33種化身,解12種大難,救苦救難于人世間。觀音菩薩為美女像,寓意化作美女勸人行善。(五)法堂法堂為佛門弟子涌經之處,兩側有2座天然佛像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還有石林、拜佛臺等。在法堂兩側,可以登上靈寶寺觀光長城,信步在環繞寺院的長城上,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觀賞寺廟,追索佛教文化,還能夠欣賞寺廟外松林和田園風光。(六)臥佛壇臥佛壇坐落于寺院山頂,佛壇高17.3米,臥佛長為21.48米,為東北地區最大的臥佛。因靈寶寺在21世紀第一年重建,四月初八為佛祖釋迦牟尼誕辰日,所以“21.48寓意21世紀之初和釋迦牟尼誕辰紀念日雙重含義。琿春在地理位置上臨近日本海,是中國大陸最早迎接曙光的地方,所以,位于琿春山峰上的臥佛就成為中國大陸最早沐浴曙光的佛像,每當太陽升起照耀在貼金臥佛之時,佛光閃爍,充滿生機,象征著人們超越時空,清凈心懷,奔向美好未來,因此,臥佛壇被佛教居士們譽為“中國佛光之首。(七)靈寶塔靈寶塔位于琿春北山峰頂,八角形,邊長6米,塔身7級單檐結構。佛塔通高66米,為東北地區最高的佛塔。清晨登臨塔頂觀日出,當一輪紅日冉冉升起之際,東方朝霞映入眼簾,紫氣東升,萬象更新,寓意佛光普照、吉祥天地。白天登臨塔頂,琿春平原、圖們江及沙坨子口岸盡收眼底。夜晚登臨塔頂,能夠欣賞琿春市區萬家燈火景觀。環繞靈寶塔的水洞石窟,長500米,洞內流水潺潺,小船悠悠,石窟內供奉著160尊玉石佛像和旋子彩畫,這是省內第一個佛家石窟建筑。(八)觀第一縷曙光首照地森林山登上萬佛塔,可以看到中國大陸第一縷曙光照射在琿春森林山時的情景。森林山主峰老爺嶺,海拔1498米,是琿春第一高峰,也是我國臨近日本海的最高山峰,2000年12月10日,中國北京天文臺和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共同認定,21世紀中國大陸第一縷曙光首照地是琿春森林山,所以,在萬佛塔上觀第一縷曙光首照地森林山,更加具有神奇的色彩。
關鍵字: 圖們江 大雄寶殿 天王殿 檀香木 觀音殿 鐘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