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長白山感受釀酒文化
山間野葡萄
剛過中午,當我在山頂拍攝老爺嶺遠景時,忽聞一陣陣清香,饑餓的原因對此飄香越發敏感。我好奇地循著飄香向蛟河新站方向走了數公里,幾座紅頂的房子吸引了我。當我說明自己是一名攝影家并出示相關證件后,工作人員特許我進入。原來深山里隱藏的是我國歷史最久、亞洲最大的山葡萄酒窖。橡木桶數量、總容積都堪稱世界之最。
濃香酣醇的文化源遠流長
我順著亞洲第一酒窖長長的坡路下去,大門開啟的瞬間,半個多世紀的濃香氣撲面而來。3千多平米的空間內,600多個超大盛滿葡萄酒的橡木酒桶,像是列隊的士兵歡迎著遠道的客人。如此大的橡木桶已讓我很是驚奇,更何況酒窖里面一望無邊。時間很快,工作人員對我說:“你可是第一個在地下酒窖超過1小時的人士。”
這座中國最早的山葡萄酒廠,最早曾是日商飯島慶三經數年考察后,發現這里有巨大的野山葡萄資源而成。這里且與法國上乘的葡萄盛產區在同一緯度。1936年,在原生態最佳的蛟河老爺嶺的半山處,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家釀造山葡萄酒的老爺嶺葡萄酒廠(現長白山酒業),開始了中國最早以橡木桶釀制山葡萄酒的工藝。
野生山葡萄吉林省的長白山區產量最多,以蛟河市山區最佳。據考證,我國民間釀造野山葡萄酒最早起源在明末清初的長白山一帶。皇帝每到秋天就派人到這里采集葡萄享用,吃不完的葡萄就放進大壇子里,用牛皮封住壇口,放到庫房的陰涼地方。到冬天隔三岔五就命人啟開一壇,果汁紅彤彤粘糊糊,透明锃亮,舀出一碗喝上幾口,特別爽身提神,從冬天一直可以喝到來年的新果下山。居住在長白山里的滿族人也學會了這個辦法,每到秋天就自己制作葡萄汁和膏,這就是民間最早釀成的山葡萄酒。因釀山葡萄酒技術是中華民族寶貴遺產,中國政府在1952年集中大量財力人力,用近3年的時間選用上等橡木制造這600多個超大型橡木桶,每個桶可容原汁15噸。
75歲的品酒師金老先生
這么大規模的酒窖、這么好的野生葡萄酒為何不見廣告?原來,建國以來他們釀的山葡萄酒始終有固定的消費群,還有出口或特供,他們從不養專門設計廣告、策劃銷售的員工。難怪古語有云:“酒鄉不怕巷子深。”對一年里來此不多的旅游客人,還可獲廠里贈兩瓶上好的野山葡萄酒的厚待,真是高貴又有品質之旅。
我見到了國家級資格最老的品酒師之一、75歲高齡的金俊濟老先生,金老從他的酒品收藏柜中,拿出一瓶解放初期的葡萄酒,舍不得地給我倒了一點馬上又收回到柜中。金老告訴我:“每支葡萄酒就待像一首詩。山葡萄酒以它苛刻的生長環境、神奇的釀造工藝、迷人的口感、時尚的消費適于飲用,又像古董字畫一般,適于玩家及投資人的不同意愿,尤其是新近開發的冰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在月色嫵媚的靜夜里,將紅紅的葡萄酒斟入杯中,對月映照,波光粼粼,酒香四溢,品用的感覺真是不可言表的美妙。
旅游提示
交通:吉林市火車站對面200米長途客運站,到蛟河的客運班車半小時一班。到蛟河后轉車到新站,但班次較少。車價累計不過15元/人左右,車程共需4個小時。人多建議包車。
沿途主要景點:拉法山、松花湖、老爺嶺、紅葉谷、慶嶺活魚街等。
當地美食:蘸醬菜,這是當地經典菜,配上精致的魚子醬、蘑菇醬,新鮮、清淡。慶嶺活魚美食一絕,制作方法獨特,采用松花湖魚,用慶嶺山泉水和木柈子火烹制而成,因味道鮮美聞名全國。目前,在距蛟河市區37公里的302國道兩側已有100多家專門經營慶嶺活魚的餐館,被稱為“中國魚餐第一”。
進山提示:長白山區很涼,且晝夜溫差大,山風大。
關鍵字: 亞洲 拍攝 最大的 蛟河 長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