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永陵
撫順市新賓縣境內的清永陵被譽為關外第一陵,這里葬著清王朝的六位祖先。與沈陽市境內的昭陵、福陵統稱為關外三陵。清永陵始建于1558年,初稱興京陵。1659年,改稱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歷史。陵內葬著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貼木爾、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1648年,清世祖福臨追封猛哥貼木爾為“肇祖原皇帝、福滿為“興祖直皇帝、覺昌安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為“顯祖宣皇帝。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來永陵謁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動成為清代的國家大典。。 永陵陵園最初并沒有修建殿堂樓閣,建筑均為青磚青瓦,肅穆莊嚴。隨著清王室的強盛,這座清王室營造最早、安靈最多的陵園也日趨完善。康熙十六年,永陵改建,青磚青瓦變成了紅墻黃瓦,陵園的規模和格局也基本定型。現存的永陵古建筑群由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省牲所等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為一萬一千多平方米。清永陵是滿族祖先留下的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與沈陽的昭陵、福陵一起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清永陵輝煌的陵園建筑與秀麗的大自然交相輝映,景色萬千,已成為海內外游人參觀游覽的歷史名勝和與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紐帶與橋梁。世界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鍵字: 交相輝映 全國重點 歷史名勝 大自然 文物保護 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