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大鹿島
大鹿島位于玉環縣東南嶼披山洋海面上,由大鹿、小鹿兩島組成,互以淺灘相接,合稱大鹿島。總面積為1.75平方千米,海岸線長5.45千米。傳說天庭有一只六瑤花神鹿,為盜綠色種子撒播人間,遭霹靂擊頂,墜入海中。島因傳說而得名,也因山形似花鹿昂首于海面而命名。大鹿山主峰229.2米, 島上森林覆蓋率已達87.5%,林木蓄積量達3300多立方米,有銀杏、香樟、黑松、木麻黃、紅杉、柳杉、北美鵝掌楸等204科534屬近1000種植物,基本形成以木麻黃為主并與其他常綠闊葉、落葉混交的層林,構成良好的植被。環島道路掩映于高大茂密的林間,曲徑通幽。漫步島上,有挺拔的美國紅杉、日本扁柏迎風而立,枝杈相交;有杜鵑花、梔子花遍布遠野;有白玉蘭、美人蕉點綴綠蔭叢中。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為鳥類和昆蟲提供了棲息和繁衍的場所。島上有10多種數千羽的鳥類,70多種昆蟲;斑鳩、黃鶯、雀鷹等成群出現。放養的山黃關,也常出沒于林間或昂立于巖崖。1992年11月,林業部批復建立1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大鹿島是唯一的海島森林公園。大鹿島山體屬雁蕩山余脈坍陷入海中、部分又露出水面后形成,屬大陸下沉的殘片。主要是晚侏羅紀的火山基巖,經億萬年的海浪沖涮和剝蝕風化,形成奇異的巖石、洞穴和礁灘,景觀各具形態。1985年,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教授洪世清致力于“大地藝術,根據海浪撞擊和海水腐蝕的巖礁塊石的各種自然形態,以摩崖、浮雕、圓雕等手法,雕琢出秦漢繪畫構圖風格的海生動物巖雕近百座。這些藝術作品結構簡煉,手法凝重,形意深刻。香港《美術家》雜志評論說:“這個觸目都是石雕藝術的美術島,不但在中國,即使在全世界范圍來說,也是一個令人驚異的創舉。 在其南面海域,是震驚中外的中日“甲午海戰的古戰場。愛國將領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至今還沉睡附近的海底。憑吊甲午英靈,鄧世昌和全體將士及“致遠號化為民族精神的象征,訪古追今,讓人慨嘆。因此,大鹿島現已成為聞名中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避暑觀光旅游勝地。島上有二郎石、嘎巴棗樹、滴水湖、老虎洞、駱駝峰、鄧世昌墓和鄧世昌塑像、明代將領毛文龍碑、海神娘娘廟、英式導航燈塔以及丹麥教堂遺址等多處自然和人文景觀。大鹿島四面環海,盛產對蝦、梭子蟹、海螺、雜色蛤、文蛤以及各種魚類等上百個品種,且以鮮活著稱,為美食家贊不絕口。島上氣候宜人,海風輕飄,云霧繚繞。美麗的月亮灣、雙珠灘,浪緩沙柔,為中國北部海角最大的天然浴場。也是淺灘拾貝、傍晚垂釣、大海沖浪、晨觀日出、夜伴聽濤的理想去處。
關鍵字: 全世界 木麻黃 森林公園 愛國主義 觀光者 聞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