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遼寧最美的野長城西溝長城
西溝長城
西溝長城是永安長城的精彩部分之一。登臨遠眺,銀灰色的長城在林立的敵樓之間沿著如刀的峰脊蜿蜒伸向遠方,蔚為壯觀。
西溝長城的墻體十分完整漂亮,絕大部分為磚砌城墻。千斤條石基礎,青磚包砌,墻頂上面平鋪方磚,白灰勾縫。墻體平均高七八米,山勢陡峭處稍矮些,山勢平緩處高一些。條石至今完好如初,青磚現在敲起來還錚錚作響。
其實西溝長城不僅以險峻而號稱一絕,而且城上的敵樓建筑也是別出心裁的。根據地形和功用的不同,造型也不同。有的呈方形,有的呈扁形,有的全部磚石結構,有的磚石木材混合結構。有五眼敵樓、六眼敵樓,有哨樓、庫房樓、鋪房樓等等,使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
尤有巧妙的是,敵樓內部呈空心,史籍上稱為“空心臺”。這種上下兩層的空心臺,上層為士卒放哨的小鋪房,下層為戍守的堡壘。十個券門,六個通道,不僅支撐了建筑的頂部,而且保證了運兵的自如。上下兩層的聯接,則靠內側的樓梯,進出口券門僅容一人行走,其戰備觀念之強,可謂至矣盡矣。走進這一座古老的敵樓,我們是不是都為他那富有變化的布局和豐富多彩的裝飾感到驚訝和喜悅呢?而建筑藝術如此精美,不僅反映了明代筑城匠高超的技藝,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筑城組織者長期戍守塞上的決心!
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的永安長城,還有一處天下奇觀。“站到錐子山上,可以看到兩道長城系統,左手是薊鎮長城,右手是遼東鎮長城。東、南、西三個方向的三條長城像三條巨龍齊聚錐子山,是萬里長城中絕無僅有的一大奇觀。”任德美講解說。錐子山明清時叫大青山。其海拔不足千米,山頂有一個形狀如錐的圓形主峰,上銳下豐,十分險峻。站在錐子山主峰可以清楚地看到,東、南、西三個方向的三條長城如三條巨龍齊聚這里,呈現“丁”字形狀:一段向南,來自山海關的老龍頭、天下第一關、九門口;又一段是向西,來自遠方的嘉峪關、八達嶺、慕田峪,到綏中境內經西溝長城、小河口長城;再一段是向東來自遼東鎮長城的東端起點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至綏中后經高臺堡、高甸子、范家、前衛、永安堡、李家堡等鄉鎮至錐子山止。
這種獨特的勝景在祖國萬里長城中是絕無僅有的。
一提到長城,人們總會很激動,其實這要歸結于人們的長城情結。初到絕壁前倒不覺什么,走到一半,向上仰視,絕壁參天,仿佛將天劃成兩片;向下俯瞰,是萬丈深淵,只能隱約地看見峭壁間斜伸出的枝葉隨微風搖曳。走在長城上,腳下踩的是五百多年的歷史。從古至今,不斷地有人倒在長城旁,這其中有修筑城墻的勞工,也有捍衛家園的戰士,于是每塊城磚都成了有血有肉的靈魂,不容褻瀆。置身山頂敵樓,真真切切地用手撫摸著城磚時,除了會深切地感受到這項偉大工程給我們帶來的震撼外,也悄悄地感受著當年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閉上眼,將耳朵貼在五百年前壘砌的磚墻上靜靜聆聽,似乎戰鼓聲與吶喊聲不絕于耳,一點點演繹著千百年的歷史……
交通:
自駕車:沈山高速前衛出口下道,奔102國道。102國道綏中前所鎮橋頭(那里有個加油站)下道北行(公路牌指示:大甸子27公里)大甸子即永安鄉政府所在地。到大甸子變成水泥路直行至西溝村大約15公里。
客運班車:綏中汽車站中午12時發車至大甸子,終點開到西溝村村口駐在。第2天早5點30分回返綏中。
最佳拍攝季節:金秋十月,正是拍攝長城紅葉的最佳時節。
關鍵字: 奇峰 山海關 河北省 綏中縣 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