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窯街的變遷--遼寧營口
南窯街的變遷我四歲的時候,隨家搬到營口市東南角一個叫南窯的街道,因在南窯街的南面有兩座土磚窯,是1958年大躍進留下的產物,所以人們習慣稱這里為南窯。當時的南窯街有四排房子,也是當年留下的工房,20多間,卻只有十幾戶人家,其余都是空房子。一到晚上,空房里常常傳出瘆人的聲音,令很小的我毛骨悚然,不敢出屋。上世紀60年代初,營口的人很少,南窯街這地方雖然行政上歸市區辦事處管,可街道四周除了莊稼地就是荒野,又與白廟子村5隊相鄰,因而這里的人都有一些農村生活的習慣。我六歲上學,每天早上天剛蒙蒙亮就起床,與小伙伴們一起到野地割草,七點前背著一大捆草回家吃飯。放學后要去放羊并給家里的雞挖些野菜。有點工夫了,就和幾個同學去釣魚,。魚鉤自己做,頭天晚上下到水塘里,第二天早上三點鐘去起鉤。那一次我手剛摸到線,突然眼前掀起巨大的水花,接著我被一個東西撞到在水中。當時我嚇蒙了,以為是來了大水怪,趕緊爬到岸上。水面平靜后,我看到我放魚鉤的地方一條大魚時而肚皮向上,時而游動一下。哇,我的心又跳到嗓子眼了------是釣到了一條大魚 啊。這回我小心翼翼,用衣服裹住大魚一路狂奔回到家,用秤一稱,好家伙,三斤半的大黑魚。在吃魚還憑票的那時,全家人為我的收獲而感到高興。日復一日,我在這里度過了童年,少年,青年時代,而這里的變化也一時沒有停過。先是工業的發展,華工廠的車間,石油公司的油庫相繼建在街道旁,而后此后的歲月我再也釣不到魚了,因為街道周圍的水都變了顏色,沒有魚了。再以后是房地產的大發展,南窯街早已不是四排房子,而是見縫插針,附近的空地都蓋上了房子,街道人口也由最初的十幾戶猛增到幾百戶。1986年我搬出了住了20多年的南窯街,可我還是惦記那里,那里,那里的老鄰居,那里的小玩伴,那里的童年記憶。2000年初,南窯街動遷了。這片低矮的平房,換成了現代化的長途客運站,老鄰居們也都住上了樓房,就是太分散了,不易見面,可大家還都記得營口有個南窯街。
關鍵字: 大躍進 房子 磚窯 營口市 遼寧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