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遙望朝鮮新義州
從虎山長城下來,驅車趕回丹東市區。寬闊平整的公路沿著鴨綠江蜿蜒而行。對岸新義州的“風光”近在咫尺。新義州的名字來源于朝鮮古城義州。《馬關條約》后日本人加緊侵略朝鮮和中國,于1910年9月把朝鮮釜山一直到中國沈陽的鐵路全線修通,因而正對著丹東的江岸就發展起來,不遠處的“義州”卻從此衰落了。新修的鐵路口岸因為離“義州”不遠,便起名“新義州”。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作為中國最大的口岸城市,丹東本無多少旅游資源,但每年有很多游客都是沖著對岸的朝鮮來到了這座城市。對于很多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親自“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人來說,乘船“游一江水,賞兩國景”是最為省錢和便捷的旅游快餐了。因此從早到晚滿載游客的船只在鴨綠江上來回穿梭,忙個不停。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丹東這邊好似太平盛世,高樓大廈,燈紅酒綠,對岸則是崗樓林立,暗堡無數。不知道是要對付來自花花世界的來犯者還是要嚴防自己的子民叛逃。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下圖中朝鮮的一溜“江景聯排”,套用一下國內開發商的宣傳口徑,可謂“位置極為尊貴,近攬一江鴨綠春水,遙賞對岸萬種風情”,堪稱新義州的黃金地段。據出租車司機講都是新義州軍用機場飛行員的高級住宅。怪不得和對岸的其他建筑比起來顯得“氣度不凡”。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工廠、碼頭和小船上的撈魚者。據說很多朝鮮人喜歡得空捕些江魚,改善一下伙食。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新義州造紙廠,圍墻上紅旗招展,估計圍墻里一定少不了表彰先進工作者的墻報之類。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正對斷橋的“勞動公園”。朝鮮自稱“主體的樂園”,可惜這座勞動公園里的迷你摩天輪,早已銹跡斑斑,估計已廢棄多年。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對岸一座二層樓房,為了國家形象,外墻粉刷得還不錯。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江邊開餐廳,位置絕對好,只可惜似乎沒有營業的跡象。正中一牌匾,上書四個朝鮮拼音文字,音譯過來就是“鴨綠江閣”。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還是工廠和碼頭。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碼頭和工廠。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對岸也有游船碼頭,但據說幾天才會有一班,能碰上得靠運氣。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由于鴨綠江水面屬兩國共有,所以我方的游船可以靠對岸很近。這艘仿古畫舫正貼著新義州岸邊游走。 船上有五個大字,遠遠看去還以為是朝文,鏡頭拉近了一看,“鳳城老窖號”!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關鍵字: 中國 新義州 朝鮮 長城 鴨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