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巖畫
第二代巖畫是春秋時期至兩漢時期匈奴人的巖畫。
第三代巖畫為中世紀巖畫。這代巖畫又可分為兩個時期,即:北朝至唐代突厥人巖畫和五代至宋代回鶻、黨項人的巖畫。突厥人巖畫數量較少、內容以表現家畜為主,其中山羊占有突出地位。表現手法有抽象化、圖像化的特征;回鶻巖畫的突出特點是用鐵刃畫刻而成,線條細而淺,題材多為仿前代作品,并有少數植物圖案和回鶻文字。黨項人巖畫大都是敲鑿而成,做工粗糙但色澤新鮮,多如新作一般,并伴有西夏文字。其藝術特點是形象性很強。
第四代巖畫是元代以后蒙古族的作品,稱為近代巖畫。巖畫分敲鑿巖畫和顏料巖畫兩種。顏料巖畫為蒙古民族所特有,巖畫內容除一部分反映生活、生產(如奔馬、雙峰駝、牧工圖等)之外,多數是與喇嘛教有關的圖案。
關鍵字: 烏拉特中旗 內蒙古 陰山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