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遺址
臨河市八一鄉古城遺址
臨河市八一鄉東3公里處公路北側,有一座漢代古城遺址。此城南北長約450米,東西寬210米,平面呈“目字形。城內東北部和中部有兩處臺地,為古城的建筑區,出土大量磚瓦和陶器殘片。城正北2公里處有漢代磚石墓葬群。
三頂帳房古城遺址
三頂帳房古城遺址位于烏拉特前旗黑柳子三頂帳房村南0.5公里處,古城東西長1120米,南北寬近1000米,西墻和南墻西段部分殘高3~4米,其他部分殘高1~2米,呈土壟狀。城東北角有較大型夯土臺地,似為角樓遺址和角樓附近建筑物遺址。城中部偏南也有一處較大的建筑臺基。城內其他地區遍布建筑材料,特別是曾出土有典型的漢代瓦當和“長樂未央銘文磚,此為其斷代的依據之一。城中出土的器物有陶制罐、甕、瓶、盆、鼎以及兩漢五銖和新莽大泉等貨幣。除了兩漢的器物外,還出土有環狀石器和典型的戰國大鐵鼎,這證明漢代之前,此處已成為要地。古城遺址的西部和東北部有大量的古墓葬。
臨戎古城遺址
臨戎古城遺址位于瞪口縣補隆淖鄉河拐子村西。建于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該城呈長方形,城垣由黃土夯實筑成。南北垣長約450米,東垣長637.5米,西垣長620米,古城的西北部及東北部還殘留著0.5~2米高的土垣。城內出土文物有:繩紋磚、瓦、罐、壺、甕、盆等灰陶片,上面都帶有繩紋、波浪、方格、斜方格等紋飾,此為漢代陶器的明顯特征。城中央偏西北方,有一座鐵制作坊遺址,距遺址近千米的地段上布滿鐵器殘片。還有極少灰陶片和紅陶片,類似遼至西夏遺物。古城垣外的東南部,也有制鐵作坊遺址,出土文物有箭頭、戟、刀等殘存物。從地形看,臨戎擇河而筑,在黃河拐彎的地方。
三封古城遺址
三封古城亦稱陶生井古城,位于瞪口縣哈騰套海蘇木約5公里處,建于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古城筑有內城和外城。內城土垣長約118米。外城在北部及西南部有殘存的土垣。內城西南角有一坍塌的土丘。內城內外,磚、瓦、陶片俯拾可得,箭挺、箭簇數量不少,均為東漢遺物。內城東南角和外城相近處0.5米深的土中,發現有文化層。遺址范圍內有武帝和王莽時期的五株、大泉錢幣等文物。
關鍵字: 烏拉特中旗 內蒙古 古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