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常素廟)
在廣闊富繞的內蒙古河套平原上,南有彎彎的九曲黃河逶迤環繞,北有起伏連綿的陰山山脈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真可謂山環水繞、人杰地靈。漢傳佛教甘露寺就座落在這美麗富繞,遼闊肥沃的河套土地上-臨河區新華鎮哈達爾村。它像一顆閃光的明珠,蔚然成為內蒙古西部地區最大的佛教寺院。
甘露寺,初名觀音茅蓬,又名常素廟,始建于民國十八年,即公元一九二九年由本地寂成和尚(俗名裴金維)所創建。一九二九年春,寂成師遵從師父教誨,立志返鄉建寺安僧弘法辦道,經過一個多月的徒步跋涉,風餐露宿,終于來到哈達淖爾村附近。他坐在水桐樹(胡楊樹)下休息,忽聽得東北方向傳來野兔殘叫聲,走近一看,見一條白蛇將一只野兔緊緊纏住。古人傳說“蛇盤兔、必定富是吉祥之地。他深感因緣殊勝,當即以芨芨草打結作記,次日在此搭茅蓬三間,供奉觀音菩薩像,取名觀音茅蓬。因僧人常年吃素,故俗稱為“常素廟。
一九三四年,人夏以來,艷陽高照,久旱成災。李雙佳、周二麻等村民久仰寂成和尚道力高超,懇求為之祈雨。法師端坐法臺誦經三日,菩薩顯靈,普降甘露,故常素廟改名為“甘露寺。
一九三五年,寂成和尚為了進一步深究佛法,普度眾生,他把寺務工作交給妙鼎法師辦理,自己則乘船由黃河逆流而上,經蘭洲、西藏去了印度。他成了“一缽遷家飯、孤身萬里游的取經人。妙鼎法師成為甘露寺第二代住持。同年,楊五居士,聞知師父外出游方,他為了報答恩師為他治好肺病之因,主動發起組織了四十八家大富戶,投入了大量資金,在妙鼎和尚的住持下,時經兩年,一座雄偉莊嚴磚木結構的甘露寺宇初具規模。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二樓、僧寮、齋堂、大寮、碾房。殿宇壯觀,金身莊嚴,氣勢靈奇,環境清幽。從此,敬香禮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農歷二月十九日觀音大法會,人山人海,盛況空前。該寺常住僧人多達三十余名,每年結夏安居舉辦講經法會,冬天打七共修。現居美國的當代高僧宗才法師曾在本寺做過當家。
關鍵字: 內蒙古 大雄寶殿 甘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