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井
玉泉井是馳名內蒙古自治區內外的名勝,起初叫“御泉,后演變為玉泉。它位于呼和浩特市舊城大召前街北口。
據《歸綏縣志》記載:“清圣祖駐蹕過此,馬踏地,引泉出。這是一種傳說。
據史料記載,清朝時,厄魯特部噶爾丹勾結沙俄,陰謀分裂祖國,發動叛亂。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公元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親自率領大軍,出兵三路,西征討伐噶爾丹,大戰大捷奏凱回師,來到歸化城時,正當天氣炎熱,人馬饑渴,思求飲水,正在焦急之時,皇帝的御馬奮鬣騰空四蹄刨坑,涌出泉水。人們用大石塊圍砌成井,上面有九個口,其中一個在南端的祠廟里,于是稱之謂“御泉井。因井水飲之甘甜清冽,人們又謂此井為“玉泉井
由于玉泉井水四季常流,品嘗其味,清冽甘甜、水質良好,遠近聞名,因此在大召天王殿前檐,有一橫匾草書“九邊第一泉。相傳是清通譯業三大號之一的大盛魁帳房先生王用貞用棍子裹上棉花,飽蘸濃墨書寫而成,筆勢飛動有力。該匾稱贊玉泉井水在明朝時期長城沿線的遼東、宣府、大同、延綏(榆林)、寧廈、甘肅、薊州、太原、固原等九個邊防重鎮(稱九邊)的眾多井泉中,首屈一指。當時來井泉汲水者,從早到晚不斷,各式各樣的水桶排成長龍。有不少人家安放兩口水缸,一口盛放玉泉井水專門飲用,一口盛放其他井水,作為洗涮之用。不論誰家來客,首先敬上玉泉水泡的茶。婦女生孩子坐月子常用玉泉水熱粥煮面。朋友聚餐飲酒過量,也要用玉泉井水泡紅茶解灑。解放后,國家勘探隊分析研究認為,這個井的水質在呼和浩特地區確實是第一流的。
關鍵字: 內蒙古 呼和浩特 噶爾丹 玉泉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