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福因寺
賀蘭山北寺旅游區,坐落于賀蘭山麓中部阿拉善左旗木仁高勒蘇木境內,距巴彥浩特鎮大約25公里,烏巴公路南側,是阿拉善盟最早開發的旅游景區和第二大藏傳佛教圣地。
北寺,史稱“福音寺,俗稱為“北寺,該寺是阿拉善王之子在皈依六世班禪后創建的, 原名“準黑德,建于清嘉慶九年(1804)。嘉慶十一年(1806),阿拉善第五代王瑪哈巴拉以工程告竣上報于理藩院,嘉慶皇帝賜名“福音寺,從此,便函以“福音寺之名著稱于世;寺周圍丘陵起伏,山泉回繞,松柏長青,草木繁茂,鳥語花香,景色迷人。暢游其中,猶如置身于世外桃源。
有關該寺原來的具體情況,我們還不很清楚,只知道它在歷史上受過多次劫難。同治八年,北寺首次遭毀。光緒三年(1877)由于道布曾呼圖克圖的努力,部分殿堂始獲修復。1932年,阿拉善第十代王達理扎雅又捐資修繕了朝克沁多根(大經堂),使這座擁有99間三層樓宇的殿堂比以前更加宏偉壯麗。“文革時期,寺廟再次受破壞。直至1982年,始重新修復。 全寺現有大小廟宇15座,建筑物百余棟,亭、堂、殿、閣,一應俱全。主廟旁置有白塔,高10米,兩者遙遙相對,交相輝映。
北寺歷史上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就是阿旺丹德爾,他不僅是北寺的驕傲,也是阿拉善盟的偉大驕子,是阿拉善歷史上的文化巨子,是對蒙藏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建樹和卓越貢獻的一代大學者。1759年(乾隆二十一年)1月,阿旺丹德爾生于阿拉善和碩特旗巴彥諾爾公巴格普通牧民葉赫輝特氏衛宗桑甲乃家,七歲送定遠延福寺為僧。1778年,阿旺丹德爾赴西藏拉薩名剎哲蚌寺求學,經過二十四年的精研,洞悉五明學,修習了格魯派顯宗五部大論的精髓,被授予經學院學制中最高的喇隆巴(像博士)學銜。1804年,阿旺丹德爾被迎回北寺,封為卓爾濟(佛寺中的職位),由此成為北寺歷史上的第一位喇隆巴。
關鍵字: 內蒙古 旅游區 福因寺 賀蘭山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