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城遺址
排列整齊的柱頭也從流沙中露出。城內西南方,現仍保存一座外形較完整的古教堂,其中禮拜堂為穹廬式,頂、壁樣式與今伊斯蘭教禮拜堂相同。西北角城墻上原有土坯壘砌的佛塔5座,現存一座覆缽式塔,殘高12米。這座巍然屹立在城角上的土塔,遠在10公里以外的荒漠上就可看到。城外臨近大土塔不遠的地方,還有兩組土塔群,都遭到破壞,僅余殘塔基。黑城的重要價值不僅在它的外觀,還在于它內部所埋藏的獨一無二的珍貴文物。
早在20世紀初,不少外國探險家就對神秘的居延文化進行了多次發掘考查。沙俄學者科茲洛夫對黑城進行了掠奪式挖掘,盜取了大量的史料。1963年蘇聯出版的《西夏文寫本和刊本》一書,公布了科茲洛夫劫走的部分西夏文獻目錄,計有佛經345種、政治、法律、軍事、語文學、醫卜、歷法等著作60多種,合計405種。
黑城附近還分布著許多與它同時代的文化遺物。有成片的村落遺址,有獨立的農舍,有佛教建筑。由于沙化,有不少房舍深埋沙中,有的近年來又從沙中暴露。1963年內蒙古文物工作隊曾從沙包中清理發掘出一座新露頭的廟宇,發現了一批彩塑佛像,是元代工匠們的杰作。
新中國成立后,甘肅及內蒙古人民政府曾多次派員前往調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出土的《居延漢簡》進行了校釋,出版了研究《居延漢簡》的專著《居延漢簡甲乙編》。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阿拉善盟文物工作站組成考古隊,于1983年9月10日和1984年8月到11月,兩次對黑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雖然這兩次發掘的1.1萬平方米的面積僅占全城總面積的十分之一,但已基本揭露出城內主要部分的建筑遺址,取得了這座城址建置沿革和城市布局的考古資料,并且出土了大量的文書和文物。這兩次發掘,對于大量存在于北方草原的遼、金、元三代的城址的發掘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
關鍵字: n內蒙古 探險家 額濟納 額濟納旗 黑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