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民俗“打拼伙”
生活在城鎮都市的人們,每當逢年過節親朋相聚,可隨時進飯館到酒店、盡情享受。而從解放初到上世紀的80年代,在一些落后的偏僻荒村山寨,由于客觀的物質條件所限,會友聚餐并非那么容易。于是在鄉間村寨便有“打拼伙”的習俗應運而生。
當漫漫冬夜來臨,村里場收勞動結束后,人們便悠閑起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情感相投的伙伴,常常相聚在一起,心照不宣,便找一處僻靜之地,自做自吃,改善一頓。這種聚餐談心自娛自樂的習俗,稱之為“打拼伙”。
“打拼伙”的形式,一是各自從家里取來現成的肉食酒菜,合伙一起享用;另一種是大伙攤錢去買肉食煙酒,自己動手加工做熟盡興吃喝。“打拼伙”的飯菜一般不考慮花樣,只講究實惠,要達到吃得痛快,喝得高興,談得開心。當那滿盤滿碗的肉食盛了上來,濃烈的二鍋頭白酒用茶杯或小碗相斟,大口大口地飲酒、滿嘴滿嘴地吃肉,盡現得豪放而粗獷的激情!席間充滿著真摯而熱烈的氣氛。
當酒過三巡肉過數碗后,伙伴們便口若懸河、無拘無束地神侃閑聊起來:從生活中的傳聞軼事,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從彼此的成敗得失,到各自的悲喜憂傷,暢敘肺腑之言,公開隱私秘密;生活中的一切一切無所不談,各自的觀念認識一吐為快!興奮時開懷狂笑,悲愴時黯然落淚。情感與理念在這里得以充分的表露與宣泄。這時惆悵轉化為愉悅,失意會得到慰籍,污穢排除、煩惱掃盡……
“打拼伙”在那個時代不僅是物質上的享受,更是情感上的溝通渠道。時代的發展也讓盛行鄉間的“打拼伙”日漸淡化乃至消失。“打拼伙”慢慢成為老輩人記憶中的欣慰紀念。
關鍵字: 鄉間民俗 內蒙古 打拼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