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解之謎:百眼井
內蒙古鄂爾多斯阿爾寨石窟往東約20公里有一處古井群遺址百眼井。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竟分布著80余口深井,蔚為壯觀。
當地牧民稱百眼井為“敖楞腦海音其日嘎”。意思為“眾狗之井”非常令人費解。在一望無垠的高原上,長300米,寬100米的范圍內,80多眼井星羅棋布,深者幾十米,淺者十余米,井壁光滑,無斧砍刀劈的痕跡,也無下井的蹬階。就近視之,頗有深不可測的神秘之感。為防止泥沙淤積,井口處多以石塊壘起高約一米左右的圓形護墻,在人煙稀少的草原上,真可謂鬼斧神工,那么是誰又如此神力呢?
在百眼井周圍地區,當時為水草豐美之地,有數條河流潺緩婉轉流入黃河。如為放牧所需,絕不必在狹小范圍內開鑿如此眾多深井。據當地牧民介紹,這里原來有108眼深井,隨著風吹沙埋,目前仍剩下80多眼。由于生態惡化,水位下降,多數無水可取。傳說,當年成吉思汗南征時,在這一地區駐屯大軍,一日,成吉思汗帶著108只獵狗,在草原上圍獵黃羊、狍子、狐貍等,人困馬乏,獵狗焦渴難耐。成吉思汗心急如焚,急命兵器匠堯勒達日瑪,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水源地,以解燃眉之急。于是堯勒達日瑪以最快的速度鉆出108眼井,從此,百眼井得名“敖楞腦海音其日嘎”。這只是一種傳說,據考證,成吉思汗第六次南征西夏時,數十萬大軍在此屯聚約一年之久,為保證兵馬飲水需要,開鑿了眾多水井。這一地區,在拉施特的《史集》以及《多桑蒙古史》、《蒙兀兒史記》、《院士譯文補正》等史籍中均有記載。
關鍵字: 內蒙古 古井 鄂爾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