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穆仁草原:痛并快樂著
響往大草原,騎著駿馬在草原上馳騁,是打兒時起就做的夢。去草原是我走西口的主要目的。在呼和浩特,一連兩天在火車站和汽車站轉悠,尋覓去草原的車。我原來的計劃是去錫林浩特的。人說那兒的草原最原始最美。但沒火車,汽車嘛很遠,且一天才一趟車。正猶豫不決。來回轉時,幾個旅行社的人盯上了我,再三游說我參加他們的團去呼拉穆仁。說是錫林浩特旅游市埸不成熟,沒人接待;地偏治安不好;說是呼拉穆仁離呼市最近,景物也不錯;參團費一日游180元一人,二日游300元一人,包交通、食宿、看表演。心想,跟團,不是我大姐的風格,我需要的是一個人自已隨意地在草原上轉悠,高興就住,不高興就走。住住蒙古包,看看勒勒車。他們很詫異。一個人?一個人也行,有一個團,捎上你,包吃,看表演,你自已回,150元!我拒絕了,我是打定主意不跟團的。而且我已經從談話中得知。那個點在召河鎮,班車7元錢就到。
于是,我坐上了去召河的車。二個多小時后,汽車在路邊停下。放眼望去,是到了草原了。一望無垠的綠色,一簇簇的蒙古包。上面飄揚著紅旗。我正沉思著去找一個牧民家。一個漢族姑娘騎一輛摩托車在我面前呼地停下,問:你是從廣西來的客人嗎?我說,你怎么知道?我姐說的。哦,那個女人,她的電話比我人快。我想起那個在火車站拉客的蒙古女人。我連忙說,我不參團,我已說了的,我自已找一個牧民家。行!行!我帶你去!女子不由分說,拉我坐上了摩托車。到了一個蒙古包前,交給一個老漢,說,你跟他去他家,很不錯的!老漢牽來一匹馬,要我坐上,說騎馬一般收50元,現是去我家,40元好了。我說,我不騎馬!不行,路很遠,要走二個多小時,你走不了。我推說要上廁所。進了旁邊一個衛生間,里面有一個蒙古女子,見了我上來搭訕說,她可帶我去她家,吃住看表演全包50元就行了。這么便宜,我想跟她走好了。不料漢族女子跟進來罵了她一句什么,她連忙不吭聲了。我出了衛生間,沒轍,無可奈何地坐上了老漢的馬。
二.
馬, 是一匹白馬。挺順眼的。鈴兒響釘鐺。老漢在前,我在后。漸漸的,視野開闊起來。沒有水泥樓,沒有廣告墻,沒有汽車叫。只有綠。無盡的綠。這回,是真進入草原了。我高興起來。把剛才的不快甩到了爪哇國。天,是瓦藍瓦藍的。白云,一朵朵,如水中荷葉,卷卷舒舒,。草不很豐盛,不長。正是“淺草才能沒馬蹄”。聽說草原在退化,草越來越短,沙越來越多。看來是真的了,我有些掃興。那些小花仿佛知道我的心,黃色的皺菊、紫色的勿忘我,上來迎接我,手舞足蹈 的。一條小河出現在眼前,清亮亮的,老漢停下飲馬。我喉嚨發癢,情不自禁唱起歌來: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有一個搖籃,,,,,,老漢說,唱得不賴。上了馬,又唱:藍藍的天上白云飄,,,,,,,馬兒似乎也聽得樂了,竟顛跑起來。我嚇得連忙打住。老漢笑了。我想,我這是葉公好龍呢,成天想著到草原騎馬,真騎了又怕。又想,在這遙遠的地方,通信是否暢通無阻呢,便就在馬上給朋友打電話。即撥即通。我到了草原啦!一聲大叫,朋友在那邊說,看你,像小孩一樣。
召河,地屬包頭市達茂旗,其實這兒是包頭的地界。老漢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養40只羊,5頭牛,7匹馬。到了他家,這才知道,其實他的家就是一個旅游點,是近年草原上私人開發的一個家庭接待站。我好失望,轉來轉去。還是鉆進了圈套。白話講,躲鬼躲入廟。我沒有找到真正的原汁原味的蒙古包。算了,既來之則安之,好歹也是草原。我自我安慰。
老漢收了我錢后,又去接第二批客人了,接下來是她的兒媳婦接待。我把行李丟在主帳房里,一個人出去溜達了。
三.
這是一個規模中等的旅游點,有10多個蒙古包。雪白的蒙古包在一片綠原中分外顯眼。周邊有一片片齊膝高的草甸子,但用鐵線圍起來了。進不去。我漫無目的地東游西逛。想看勒勒車,沒有;想看擠牛奶,沒有;心里覺空落落的。一個小伙子告訴我,。如今草原人都定居了,為了搞旅游才蓋的蒙古包,哪還有勒勒車?翻過這個山,有一個天鵝 湖,還不錯,去看看吧,游客都騎馬看去了。我沒去。找了一片草地躺下。太陽的氣味從草葉里散發出來,說不出是咸是淡;我把耳朵貼近草皮,想聽聽馬蹄 聲,卻欲有欲無。環顧四野,寂寥空虛。一切和我都是毫無關糸的,而一切又都是和我息息相關的。我瞇起眼,胸膛涌出一股悲酸。天地之大,你為何獨鐘情于此?從地圖最下端來到這地圖的上端,你來這里做甚?你是誰?誰又是你?沒人回答我。孤獨嗎?寂寞嗎?是你自已選擇的,沒人逼迫你。你放棄團體的歡樂,放棄舒適的家,來這里尋找什么?千方百計要孤獨,要逃避,其實正恰恰是害怕孤獨,害怕在人群中找不到自已的位置,才這樣做,只不過不愿承認罷了。孰不料這博大的草原,反榨出了這深藏著的身上的“小”。正是:知我者,謂我何求。不知我者,謂我何憂。,草原無聲,只有陽光、風,默默,默默諦聽我的心跳,不贊同也不反對,我仿佛置于慈母之懷抱,漸漸朦朧睡去。哦,這就是草原,這就是我日夜夢想的草原啊!
四.
暮色降臨,游人漸歸,賽馬開始,騎術開始。這些都無甚新鮮,按下不表。天從瓦藍變黛黑,主人讓我進了蒙古包。我一個人,大大的一個蒙古包 。地上鋪了紅地氈,帳正中掛著成吉思汗像。因這像,幾個游客借光進來照相。我端詳著這個老頭子,像翻開一本歷史書,他的功過榮辱,和這草原緊密相連。絕非“只識彎弓射大雕”這么簡單。眼下,這片土地,說不定就是當年鮮血染紅的戰埸,誰知道,一個吃肉的民族,血里的ph值該有多高?晚飯端來了,是手抓羊肉,一斤半,35元錢,我刀叉并舉,一個人慢慢地吃著,.味道不錯,就是少了些氣氛。
吃完,我走出帳外,周圍一片無邊的黑暗,似墮入宇宙的深淵。遠處出現一點火光,很快就消失了。拼命在天上找星星,找了許久,一個小星星在天邊詭秘地對我眨眨眼,走了。曾經,一彎月兒,沖出云層,露出淡淡的笑臉,卻很快地躲藏起來。我點燃一根煙,踱著,踱著,走進夜的深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千百年來,草原上的人們就這樣生活嗎?他們的樂處在哪?在一匹匹牛羊身上?在一碗碗奶茶里? 還是在男女之歡中?這樣的生活是簡樸還是單調?是因習還是規律?是無奈還是自然?如果是冬季,大雪茫茫,現在還會有草原英雄小姐妹為了羊群而不顧自已的性命么?人,為牲畜而活,草原為人而存,生存的法則在這里變得簡單了。而今日的草原越來越背離這個法則了,純草原已經不多,商品經濟滲透嚴重。如果從旅游的角度出發,這是好事,但為了迎合游客的心態,許多地方就要失去現代文明,至少放慢融進現代文明的腳步,這是否也是一種殘忍?想到在成陵時,一個蒙族小伙子埋怨道:都是漢人來了草原才搞成這樣的!我諳然,我不是漢人,這話本來傷不到我,但我要思索,我分明看到了 吃肉和吃大米的區別。
響往大草原,騎著駿馬在草原上馳騁,是打兒時起就做的夢。去草原是我走西口的主要目的。在呼和浩特,一連兩天在火車站和汽車站轉悠,尋覓去草原的車。我原來的計劃是去錫林浩特的。人說那兒的草原最原始最美。但沒火車,汽車嘛很遠,且一天才一趟車。正猶豫不決。來回轉時,幾個旅行社的人盯上了我,再三游說我參加他們的團去呼拉穆仁。說是錫林浩特旅游市埸不成熟,沒人接待;地偏治安不好;說是呼拉穆仁離呼市最近,景物也不錯;參團費一日游180元一人,二日游300元一人,包交通、食宿、看表演。心想,跟團,不是我大姐的風格,我需要的是一個人自已隨意地在草原上轉悠,高興就住,不高興就走。住住蒙古包,看看勒勒車。他們很詫異。一個人?一個人也行,有一個團,捎上你,包吃,看表演,你自已回,150元!我拒絕了,我是打定主意不跟團的。而且我已經從談話中得知。那個點在召河鎮,班車7元錢就到。
于是,我坐上了去召河的車。二個多小時后,汽車在路邊停下。放眼望去,是到了草原了。一望無垠的綠色,一簇簇的蒙古包。上面飄揚著紅旗。我正沉思著去找一個牧民家。一個漢族姑娘騎一輛摩托車在我面前呼地停下,問:你是從廣西來的客人嗎?我說,你怎么知道?我姐說的。哦,那個女人,她的電話比我人快。我想起那個在火車站拉客的蒙古女人。我連忙說,我不參團,我已說了的,我自已找一個牧民家。行!行!我帶你去!女子不由分說,拉我坐上了摩托車。到了一個蒙古包前,交給一個老漢,說,你跟他去他家,很不錯的!老漢牽來一匹馬,要我坐上,說騎馬一般收50元,現是去我家,40元好了。我說,我不騎馬!不行,路很遠,要走二個多小時,你走不了。我推說要上廁所。進了旁邊一個衛生間,里面有一個蒙古女子,見了我上來搭訕說,她可帶我去她家,吃住看表演全包50元就行了。這么便宜,我想跟她走好了。不料漢族女子跟進來罵了她一句什么,她連忙不吭聲了。我出了衛生間,沒轍,無可奈何地坐上了老漢的馬。
二.
馬, 是一匹白馬。挺順眼的。鈴兒響釘鐺。老漢在前,我在后。漸漸的,視野開闊起來。沒有水泥樓,沒有廣告墻,沒有汽車叫。只有綠。無盡的綠。這回,是真進入草原了。我高興起來。把剛才的不快甩到了爪哇國。天,是瓦藍瓦藍的。白云,一朵朵,如水中荷葉,卷卷舒舒,。草不很豐盛,不長。正是“淺草才能沒馬蹄”。聽說草原在退化,草越來越短,沙越來越多。看來是真的了,我有些掃興。那些小花仿佛知道我的心,黃色的皺菊、紫色的勿忘我,上來迎接我,手舞足蹈 的。一條小河出現在眼前,清亮亮的,老漢停下飲馬。我喉嚨發癢,情不自禁唱起歌來: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有一個搖籃,,,,,,老漢說,唱得不賴。上了馬,又唱:藍藍的天上白云飄,,,,,,,馬兒似乎也聽得樂了,竟顛跑起來。我嚇得連忙打住。老漢笑了。我想,我這是葉公好龍呢,成天想著到草原騎馬,真騎了又怕。又想,在這遙遠的地方,通信是否暢通無阻呢,便就在馬上給朋友打電話。即撥即通。我到了草原啦!一聲大叫,朋友在那邊說,看你,像小孩一樣。
召河,地屬包頭市達茂旗,其實這兒是包頭的地界。老漢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養40只羊,5頭牛,7匹馬。到了他家,這才知道,其實他的家就是一個旅游點,是近年草原上私人開發的一個家庭接待站。我好失望,轉來轉去。還是鉆進了圈套。白話講,躲鬼躲入廟。我沒有找到真正的原汁原味的蒙古包。算了,既來之則安之,好歹也是草原。我自我安慰。
老漢收了我錢后,又去接第二批客人了,接下來是她的兒媳婦接待。我把行李丟在主帳房里,一個人出去溜達了。
三.
這是一個規模中等的旅游點,有10多個蒙古包。雪白的蒙古包在一片綠原中分外顯眼。周邊有一片片齊膝高的草甸子,但用鐵線圍起來了。進不去。我漫無目的地東游西逛。想看勒勒車,沒有;想看擠牛奶,沒有;心里覺空落落的。一個小伙子告訴我,。如今草原人都定居了,為了搞旅游才蓋的蒙古包,哪還有勒勒車?翻過這個山,有一個天鵝 湖,還不錯,去看看吧,游客都騎馬看去了。我沒去。找了一片草地躺下。太陽的氣味從草葉里散發出來,說不出是咸是淡;我把耳朵貼近草皮,想聽聽馬蹄 聲,卻欲有欲無。環顧四野,寂寥空虛。一切和我都是毫無關糸的,而一切又都是和我息息相關的。我瞇起眼,胸膛涌出一股悲酸。天地之大,你為何獨鐘情于此?從地圖最下端來到這地圖的上端,你來這里做甚?你是誰?誰又是你?沒人回答我。孤獨嗎?寂寞嗎?是你自已選擇的,沒人逼迫你。你放棄團體的歡樂,放棄舒適的家,來這里尋找什么?千方百計要孤獨,要逃避,其實正恰恰是害怕孤獨,害怕在人群中找不到自已的位置,才這樣做,只不過不愿承認罷了。孰不料這博大的草原,反榨出了這深藏著的身上的“小”。正是:知我者,謂我何求。不知我者,謂我何憂。,草原無聲,只有陽光、風,默默,默默諦聽我的心跳,不贊同也不反對,我仿佛置于慈母之懷抱,漸漸朦朧睡去。哦,這就是草原,這就是我日夜夢想的草原啊!
四.
暮色降臨,游人漸歸,賽馬開始,騎術開始。這些都無甚新鮮,按下不表。天從瓦藍變黛黑,主人讓我進了蒙古包。我一個人,大大的一個蒙古包 。地上鋪了紅地氈,帳正中掛著成吉思汗像。因這像,幾個游客借光進來照相。我端詳著這個老頭子,像翻開一本歷史書,他的功過榮辱,和這草原緊密相連。絕非“只識彎弓射大雕”這么簡單。眼下,這片土地,說不定就是當年鮮血染紅的戰埸,誰知道,一個吃肉的民族,血里的ph值該有多高?晚飯端來了,是手抓羊肉,一斤半,35元錢,我刀叉并舉,一個人慢慢地吃著,.味道不錯,就是少了些氣氛。
吃完,我走出帳外,周圍一片無邊的黑暗,似墮入宇宙的深淵。遠處出現一點火光,很快就消失了。拼命在天上找星星,找了許久,一個小星星在天邊詭秘地對我眨眨眼,走了。曾經,一彎月兒,沖出云層,露出淡淡的笑臉,卻很快地躲藏起來。我點燃一根煙,踱著,踱著,走進夜的深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千百年來,草原上的人們就這樣生活嗎?他們的樂處在哪?在一匹匹牛羊身上?在一碗碗奶茶里? 還是在男女之歡中?這樣的生活是簡樸還是單調?是因習還是規律?是無奈還是自然?如果是冬季,大雪茫茫,現在還會有草原英雄小姐妹為了羊群而不顧自已的性命么?人,為牲畜而活,草原為人而存,生存的法則在這里變得簡單了。而今日的草原越來越背離這個法則了,純草原已經不多,商品經濟滲透嚴重。如果從旅游的角度出發,這是好事,但為了迎合游客的心態,許多地方就要失去現代文明,至少放慢融進現代文明的腳步,這是否也是一種殘忍?想到在成陵時,一個蒙族小伙子埋怨道:都是漢人來了草原才搞成這樣的!我諳然,我不是漢人,這話本來傷不到我,但我要思索,我分明看到了 吃肉和吃大米的區別。
五.
起風了,寒風習習。還夾雜一絲絲細雨。我只好回到蒙古包里,眼前的景象嚇得我汗毛倒豎,頭皮發麻。只見包里電燈泡下無數燈蛾飛舞。紅地氈 上密密麻麻布滿了一地金殼蠅。我急忙打掃,抖落半天才清出一角凈土,把幾張被子墊上,硬著頭皮躺下,卻橫豎睡不著。忽聽一陣門響,誰?我急坐起來。不會有狼吧!啊,門開了,原來是主人的幫手。一個復員軍人。白天見過的。他說,來看看我有什么需要。他很健談。不請自坐下。邊抽煙邊痛說革命家史。說他在哪兒當的兵,那兒討的媳婦,媳婦又怎么跟人跑了。現在他沒有工作,沒家。想去看兒子人不讓,,,,,,講得很動情很傷心。可見是男兒有淚要重彈,只因難得有人聽。我不知道對一個陌生人怎么能夠這樣交心,也許正因為是陌生人,才不設防吧!。我不由得想到自已,拼博半生也筑不成一個愛巢,也心動惻隱,陪他唏噓起來。正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共同的人生際遇,恍若一曲蒙古長調,舒緩悠長,在深夜的草原里緩緩流淌。雖然,我聽得出他的寂寞憂傷,他也知道我是少有的獨客,過了這村就難有這店。此情此景要發生點事也是最自然不過的了,可惜我一直正襟危坐,不解風情,事態沒有發展。談話便告結束。
他幫我關了燈走了。我又重躺下。突然,覺得右耳有點不對勁。忙用手去拂 ,不料,耳朵痛起來。不是一般的痛,是有東西在里面竄動、掙扎,頻率之高,剌激之強我平生未遇。 痛得我淚水直冒,我站起來跺 腳,左跺右跺這怪物愣是不出來。我又用手去掏,掏不出,這回知道孫悟空鉆進鐵扇公主肚子里是什么遭遇了。我哭了,生平受過多少磨難,還未曾掉過淚,這回真是陰溝里翻船了!真后悔剛才沒留住那復員軍人。眼下不找他是不成了!我忍痛摸索出手電筒,打算出門去。電筒一擰亮,哈,就在這一剎那,翻江倒海的動靜沒了,痛苦突然消失了,我一摸,耳朵還在,急忙關了手電,試著坐下,坐了半晌,確定那怪物不再卷土重來了,才如釋重負躺下,一覺睡到天亮。
天亮了,草原布滿陰蕤,天氣和昨日迥然兩樣。陰風怒號,細雨菲菲,除了主人一家人在忙碌外,不多的旅人仍在沉睡。蒙古包主帳升起一縷炊煙,馬在嘶嗚,狗在打哈欠。我穿上件牛仔外套,還覺得冷。我取消了多逗留一天的計劃,不等雨停,坐上主人的中型拖拉機,懷著復雜的心緒,走出了草原。我不知道,草原幾千年來是怎樣過來的,它的昨天、今天,將來,還要面對多少風雨。這里的人過的是和我們完全不同的日子。我雖到了草原。但我并沒有讀懂它,我于草原是一個匆匆過客,草原于我是一個快樂和痛苦并存的記憶。
關鍵字: 內蒙古 希拉穆仁 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