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走進神奇的克什克騰》系列之二熱水塘見聞
2007年9月1日早晨,我和老伴與克什克騰旗政府周春義旗長取得聯系,起程去克什克騰旗采風。
早晨8點半,我們坐上了赤峰去克什克騰旗的班車。中午12點,到達克旗政府所在地經棚鎮。克旗政府辦王建林秘書和劉師傅帶車到汽車站接我們來了。王秘書說,他們已經在熱水塘開發區給我們預訂了房間,于是,我們上車直奔30公里外的熱水塘。
沿途全是丘陵山地,道路兩邊是農田,看不到草原的蹤影。一問才知道,克什克騰旗分農業區和牧業區兩種類型,這里是農業區,所以只能看到農田。不過,這里的農田與內地不同,與我們居住的喀喇沁旗也不同。在這個季節,內地的田野里還是綠油油一片呢,就是我們喀喇沁旗,莊稼也沒成熟呢,可這里,有些莊稼已經收割了,就是沒收割的,也基本成熟了。
汽車開始爬坡,好長的一個大坡!王秘書說,我們正在翻越大壩梁。劉師傅把話題接了過去,他說,今年克旗大旱,糧食普遍減產,不過,大壩梁這個地方收成還不錯
。 我問:“這里不旱么?”
“不是。也有幾個月沒下雨了。”劉師傅回答。
“這里是澇洼地么?”
“也不是。”
“那是為什么?”
“要不怎么說大壩梁是塊寶地呢,不管天多么旱,這里的莊稼不減產,不管天多么澇,這里的莊稼也不減產,神奇得很呢。”劉師傅邊介紹情況,邊發出了由衷的感嘆。
“真是塊寶地!”我也不由得發出了感嘆。
“這里的老百姓真有福氣啊!”我老伴說。
說話間,車已過了大壩梁。我從車窗向外望,藍天,白云,割倒了碼在田壟上的莊稼,真是太漂亮了!趕緊喊劉師傅把車停在了路旁。我跳下車,選好角度,端起相機,按下了快門。
這是我在大壩梁上拍的一張照片,地里呈黃白色的,是已經收割的莜麥田,呈綠色的,是尚未收割的蕎麥,遠處一大片深綠色的是油葵。照片中公路防護網下面發黑的呈帶狀的便是集通鐵路,公路上的那輛車,就是送我們去熱水塘的奧迪。路邊的三個人,站在左邊的是劉師傅,站在中間是我老伴,站在右邊就是王秘書了。
在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已經收割的蕎麥地的一角,遠處田野里的莊稼已經割完拉走了。朋友,別以為這時已是深秋,不要忘了,我拍這張照片的時間可是2007年9月1日中午喲。
到了熱水塘開發區,我們住進了環保賓館。王秘書說,政府辦賽主任交待,請我們在熱水塘泡泡溫泉,休息幾天再去景點。把我們安頓好以后,王秘書和劉師傅就回經棚了。
9月1日下午休息。第二天一早,我拉著老伴出了門,我們要好好地領略一下熱水塘的風光。
這是熱水塘城區照。對面的樓房絕大多數是賓館飯店。我的腳下是一片沙灘,沙灘上那一片茂密的植物是什么,您能猜出來么?
在這張照片里看清楚了吧?沙灘上的那一片植物不是樹,而是鐵桿蒿。朋友們可別小看這些蒿草,它們耐干旱耐貧瘠,可是防風固沙的功臣呢。這些蒿草已經結籽了,明年將這些草籽撒到沙漠里去,它們很快就會發芽生長,連成一片,給沙地披上綠裝的。哦,朋友可能會問,站在蒿草叢中的那位是不是我老伴啊?您真聰明,猜得一點都沒錯。
我們登上了小鎮前面的南山。從山頭往下看,是一層層的農田,綠色的林帶把山坡劃成了一條一條的。跟內地相比,這里的天似乎更藍,樹好像更綠,連梯田也顯得更有層次感,充滿了詩情畫意。
再看小鎮,躺在大山的臂彎里,沐浴著燦爛的陽光,一切是那樣明凈清新,每個角落里都透著吉慶安祥。這個鎮子雖小,卻顯得很繁榮,樓堂亭榭映入眼簾,隨處能讓人感受到現代氣息。一趟火車正“隆隆”地從山下開過,那聲音,那節奏,像是被擴音器放大了上千倍的雄渾的交響樂章……
帶著感動,回到了賓館,總覺得游興未盡。吃過午飯,稍事休息,我又尋路去登小鎮的后山了。
一步一步地往山上走去,每走幾十步就回頭看一看。越往高處走視野越開闊,近處的樹,遠方的山,嶺下的路,坡上的田,盡收眼底,好漂亮啊!
這里的秋天來得真早!您看,榛柴葉子已經干枯了,椴樹葉子經過秋霜的洗禮,變成了嫩黃色,顯得婀娜多姿,分外搶眼。
眼前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哪像是自然景觀?分明是幅畫!秋天就是那大畫家,他將赤橙黃綠盡情地潑灑在原野上,似乎覺得尚不能表達情愫
關鍵字: 克什克騰旗 內蒙古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