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絕扎蘭天一方
扎蘭屯,地處大興安嶺與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大氣、水體保持良好,是一片綠色凈土。
山丘延綿,河流蜿蜒,林茂草豐,綠色蔥郁
從1691年鄂溫克族在此定居算起,不過300年,卻經歷風雨滄桑
1864年《黑龍江通省輿圖》記載:“扎蘭屯,二十一戶”
1902年中東鐵路通車,沙俄移民“蜂屯蟻聚”,達1643人
1932年日軍占領,駐軍1850人
1935年偽滿洲國興安東省公署建此
1945年蘇軍解放扎蘭屯,7軍602師入駐···
歷史,像走馬燈一樣
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滿、漢、俄、日···幾易歸屬
諸多民族或聚或散、或去或留
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多多少少都留下了各自獨特的印記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俄式建筑:
外形敦實厚重;入口設有木結構曬臺,曬臺的立柱、欄板和上沿飾有木制花紋;外墻轉角處飾有磚垛;四個立面風格一致;墻體外部為磚砌,內襯原木,再釘灰條、抹白灰;房蓋為木屋架四坡水,檁條上鋪望板,再鋪鐵皮、涂漆;室內天棚上有鋸末保溫層;外墻色調鮮艷溫暖。
原站舍
原鐵路5號樓
斯拉夫風格
歐式水塔
沙俄俱樂部
沙俄對當地、對黑龍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當時它代表的是先進文明
不光是建設,還有生活、文化方方面面的
有22個民族共居于此,想必會有一種神奇魅力
這里是北緯48度,但見一片金黃,稻谷飄香
不敢說它就是天堂,卻可以肯定:它離天堂很近
關鍵字: 大興安嶺 扎蘭屯 鄂溫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