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戰役紀念館
濟南戰役紀念館建于1998年9月24,是為永久紀念濟南戰役的偉大勝利,緬懷先烈,教育后人,特在濟南解放50周年之際,由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烈士事跡陳列室擴建而成。紀念建筑面積6800平方米,位于濟南革命烈士陵園東部,與烈士紀念塔和烈士墓形成南北錯落有致的紀念建筑群,是重要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館內陳列了大量濟南戰役歷史資料,其中原參戰部隊登記的濟南戰役烈士犧牲名錄、烈士犧牲功勞證、烈士血衣、家書、帶血跡的黨費等,被確認為國家珍貴革命文物。濟南,是津浦、膠濟兩鐵路的交會點和連結華東、華北地區的戰略要地,也是國民黨山東省政府、第二綏靖區所在地。津浦路中段戰役后,濟南已處在我軍的重重包圍之中。蔣介石為屏障徐州,隔斷我華東、華北解放區的聯系,并鉗制華東野戰軍使其不能全力南進,決定確保濟南。為了奪取濟南,1948年9月16日午夜,我軍攻城集團向濟南發起進攻。至20日拂曉,占領商埠以西地區,掃清外圍據點。至22日,我軍完全占領商埠,殲敵2萬余人。23日,我軍攻占外城,當晚突破內城,經過一天激戰,終于在24日全殲守敵,俘獲敵第二綏靖區司令王耀武,解放濟南。濟南戰役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序幕,他在解放戰爭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目前這座投資近4000萬元,建筑面積近7000平方米的宏偉壯觀的濟南戰役紀念館已經建成。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國防部長遲浩田題寫了館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視察了工程建設,并題詞勉勵。濟南戰役紀念館將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為我市增添了一大人文景觀。它將對繼承發揚革命優良傳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產生巨大作用。全景畫館是一座圓形穹頂建筑物,內徑42米,安裝了重達4噸的傘形吊頂,采用了迄今國內生產的幅寬最大的苧麻畫布,呈圓筒狀精確地沿內壁懸掛,高18米,周長128米,下部與觀眾看臺之間,有1260平方米的戰地實景復原造型區,模擬制作了戰車,武器等塑型作品127件。這幅全景畫是在查閱了大量的濟南戰役史料和濟南老城資料之后精心構思創作的,它以高度寫實的手法,以強攻濟南內城的激烈戰斗為主要視點,在環繞濟南老城的壯美自然景觀和城區舊有建筑群的典型環境中,構畫出一幅炮火連天,群英會戰,氣勢磅礴的大規模攻堅戰和殲滅戰的戰場實景。其畫面與地面塑型的連接天衣無縫,多視點構圖的效果逼真自然,經過精確合成的多種模擬音響和錄音解說與觀眾在旋轉看臺上的動態視覺感受和諧默契。濟南戰役紀念館力主制作濟南戰役全景畫,實現了陳列宣傳形式的重大突破。觀眾進入全景畫館,就已經超越了時空,走進了血與火的戰場,那種真實形象如臨其境的視聽感受,強烈地為五十多年前發生在我們生活的這座古老城市的悲壯戰斗所震撼,使人們的情感受到沖擊,得到陶冶和凈化,也使人們的心靈獲得一種與眾不同的耳目一新的藝術享受。全景畫作為一種將繪畫、塑型、聲、光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融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藝術形式,目前在我國只有六件,而濟南戰役全景畫是其中的經典之作,被國內外全景畫專家稱為“中國全景畫中最為精彩的一幅,“是現實主義創作的力作,“不但真實而富有藝術感染力地表現了濟南戰役這場戰爭的宏偉壯麗的氣勢,表現了浴血奮戰的英勇戰士的革命精神,表現了震撼人心的激烈的戰爭場面,還畫出了令人信服的老濟南城的風貌、風情、風俗狀態,在畫面上重新恢復建造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令人幾乎可以在畫中的都市漫行。我們相信,隨著濟南戰役紀念館的開放,濟南戰役全景畫將震撼著所有見過它的人們的魂魄,它的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精神文化內涵,連同濟南戰役史實的陳列一起,使愛國主義革命傳統的啟迪深深扎根于人們的心中。我們還相信,濟南戰役紀念館、濟南革命烈士陵園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不僅在宣傳教育方面不斷深化和創新,也將在開發學術研究,文化交流和旅游觀光資源方面不斷發展,它的獨有的社會角色地位將逐步被社會所確認和利用。
關鍵字: 建筑群 建筑面積 烈士陵園 愛國主義 紀念館 綏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