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寺
興隆寺位于閻家峪鄉石匣村轎頂山南麓,鄉人俗稱“東寺,民間說法“先有石匣莊,后有興隆寺,距今約有600年悠久的歷史。興隆寺清乾隆八年始建,光緒17年重修。雕梁畫棟,檐角翹首,石墻青瓦,金碧輝煌。北為大雄寶殿,東有觀音菩薩,西居地藏老母,南立四大天王,院內古松一株,夭嬌蒼翠,直上九霄。寺中八大景點,“東寺風光、“古松參天、“轎頂巍巍、“陵園幽幽,還有鳳凰池、碧云崖、仙人橋、張佛洞。東寺風光:寺廟按四合院建筑,穩健莊重,古樸典雅,佛像肅穆,壁畫逼真,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藝。院內碑聯:萬善創修后不重修創修恰似凌煙閣,古人肇始今弗繼始肇始猶如阿房宮。古松蒼翠:院內正中有一松正對四門,拔地而起,直沖云霄,看去古松參天,鳥語啁啾,清風拂過,松濤如浪,有詩為證:南山幽幽藏古寺,青松蒼蒼沖云天。轎頂巍巍:寺北轎頂山,又一說,靈鷲山,釋迦牟尼誦經念佛之圣地,遠看一頂轎,佛祖坐轎來,傳經布道,教化世人。陵墓幽幽:寺南為東寺陵墓,歷代禪師安葬于此。光緒18年,立石碑一座,兩邊有聯“真山自有真人臥,吉地容多吉士居。橫批:“別有天地。寺西有一汪清水曰“鳳凰池,池邊有棵臥龍柳,成弓形,又名仙人橋,后有碧云崖,崖下有一洞,洞中有石炕、石桌,是禪師誦經打坐的地方。寺周八大景點,青山洞、羅漢嶺、連云寨、敞石屋、和尚帽、黃眼崖、龍王廟、涼水泉。其中以青山洞為最著名:洞中回音壁、仙人跡、寶葫蘆,鑲嵌峭壁之上,懸臥天庭之中,成為青山一景。
關鍵字: 仙人橋 鳳凰池 別有天地 回音壁 拔地而起 阿房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