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丘、少昊陵
壽丘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出生地。宋代皇帝“推本世系,遂祖軒轅,以軒轅皇帝為趙姓始祖。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因黃帝生于壽丘,宋真宗命改曲阜為仙源縣,將縣城遷往壽丘之西,于壽丘興建景靈宮奉祀黃帝。景靈宮多達1320間,規模宏大,玉琢成像,富麗莊嚴;祭祀時用太廟禮儀,等級最高。景靈宮后毀于元末明初的戰火,現遺址仍存地下,地上僅存兩幢石碑。少昊陵與壽丘為鄰,是我國著名古陵之一,是黃帝之子、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墓葬處。隨著后世對少昊祭典的升級,少昊陵幾經擴建、重修。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大修,疊石固之;宋政和元年(1111年)用一萬塊石塊修砌。占地8公頃,現存古建筑17間,明清石碑20塊,古樹3991棵。陵前石坊建于清乾隆三年,墳后有殿5間,兩旁各有配殿3間。殿后的陵墓底大口小,呈陵臺型,狀如金字塔,陵闊28.5米,坡高15米,寶頂方11米,上有小室供漢白玉石雕少昊像,立于宋宣和年間。1977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鍵字: 中華民族 出生地 古建筑 文物保護 漢白玉 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