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崖
扇子崖位于泰山主峰西南麓,扇子崖主峰屹立在景區中央,峻峭高聳,其狀宛如折扇,故得此名。明代楊博曾題名“仙人掌。明代舉人王舞欲曾筑室崖頭讀書,并投資修建元始天尊殿、太陽廟、呂祖祠等廟宇,此處文物古跡頗多,寺廟林立。景區地勢險要,為歷代兵家所重。西漢末年樊崇率“赤眉軍駐此崖處天勝寨,操練兵馬,積蓄力量。如今林野之中,“赤眉軍的扎帳石、校場、供生活用的石碾、石鹿、石臼等都依稀可辯。景區崇山峻嶺、劍峰林立、古樹參天、珍鳥競翔、潤溪淙淙,自然景點如月亮洞、駱駝峰、錐子峰、猴子石、鮮桃石、壺瓶崖、母子松、柏柿(百事)、如意樹等比比皆是。明朝年間,元始天尊殿及周圍廟宇香火興盛。文革期間,諸廟古跡、古物遭破壞。寺廟推倒,碑石砸斷推入山溝,各種雕塑神像蕩然無存。1984年迎勝居委會聘請專家論證,制定了扇子崖景區開發拓建方案。1988年,經泰安市政府批準,拓建至1996年止相繼完成18個工程項目。總投資520余萬元,投工16萬個,完成土石方6萬余立方。重修仿古廟宇,在元始天尊殿、無極廟、太陽廟重塑53尊大小神像。又相繼新建了扇子崖賓館、餐館、公廁、停車場、天勝橋,庫容1.5萬立方的塘壩,鋪自來水管道和揚程系統,架設了電線,修復加寬盤路2638米。沿途設有休息點,備有食品、飲料等。199年在險不可攀的“仙人掌上,架起了登頂天梯。成為游人躋險攬勝的絕妙去處。近年來,每年到扇子崖旅游觀光的游客達2-3萬人次。無極廟從長壽橋西首北行約半里,是西溪著名古剎“竹林寺遺址。古寺莫知所始,自唐之后屢經興替,明永樂間,高麗僧滿空禪師曾拓建。1925年張宗昌督魯時,兗州鎮守使張培榮封其夫人為“無極真人,并在此遺址建“無極廟。天勝寨自無極廟西北行,沿高岸石級約行1公里是“天勝寨遺址。這里東臨深谷,形勢險要,僅有石門可通。入門而西開闊坦蕩,北有一洞,中可窺天有三處,故名“三透天,俗稱“玉皇洞。洞前為西漢農民起義軍赤眉軍的演武場和住所,西南山崗為跑馬場。今張旗石、桂窩、石臼、聚兵房基尤存。月亮洞位于扇子崖西左腳,傲徠峰千丈絕巖中間,因洞口彎彎如月牙得名。洞頂巖隙泉水四季滴滲,冬天形成一束束倒掛的冰乳石,氣勢壯觀,在洞底處有三個小泉池,古人譽為月亮泉,泉水清冽甘甜,堪稱神水。“月亮洞上方懸崖上有一株生長了300多年的爬山藤,面積達千余平方米。枝葉遮天復地爬滿峭壁絕崖,山風吹來,綠波搖曳,令人蕩氣回腸。元始天尊廟位于扇子崖南下偏西。該殿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正殿無梁木,用泰山巨石砌成,殿內有元始天尊塑像,兩旁有20尊封神榜中題名的神人雕像,神姿奇異,情態超俗。該殿正門上方,生有一株奇柏,人稱“ 瓦檐柏。它從殿正門上方的瓦與石墻的結合處生出。3米多高,樹桿下部圍長80多厘米,樹冠約20多平方米。據考證,此柏已有340多年的歷史,三個多世紀以來,它立身于石檐瓦縫,無水無土卻蒼勁挺拔,枝葉茂盛,被稱為“神柏。
關鍵字: 仙人掌 竹林寺 蕩氣回腸 起義軍 跑馬場 鎮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