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泉寺(靈泉山國家森林公園)
山東靈泉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風景區位于山東省沂水縣龍家圈鄉境內,距縣城15公里,景區規劃面積180公頃,緊鄰全省第三大水庫--沂蒙母親湖(跋山水庫)。景區群山環繞,自然環境原始生態。靈泉山懸崖峭壁,數百年蒼松疊翠,溪流潺潺,鷹翔鳥鳴,高山間2600米的國內第一長崖壁棧道氣勢宏偉,行走在深山崖壁故道,觀賞懸崖險峰,林海松濤,遠眺沂蒙湖光山色,令人有超凡脫俗之感。靈泉古寺、千年古銀杏樹、佛教塔林、宋代九龍碑、靈泉湖、雄師崖、觀音洞、韓湘洞、朝陽洞、五大夫松、飛來石、靈山隱士等景觀將千年歷史積淀于大自然的懷抱,并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因寺內靈泉而得名的千年古寺--靈泉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寺院依山而建,氣勢恢宏,寺院內五株唐植古銀杏樹茂密參天,其中被譽為世界亞雄的一株更是氣度非凡,羅漢殿內五百羅漢栩栩如生,盡顯世間五彩人生,靈泉、觀音殿、南海軒更添寺院之靈氣。這里是大自然造就的人間樂土,仙人匯聚靈氣之地。山東靈泉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風景區管委會以優質的服務誠邀八方游客觀光休閑度假。靈泉寺又名上院寺、上巖寺、上元寺,是靈泉寺景區的人文主體景觀,座落于景區山巖深處的北山坡。寺院座北朝南,隱于古銀杏樹的林蔭之中。靈錄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距今約1370余年,最初由開山鼻祖昌弘禪師從五臺山來此參禪悟道后創建,以靈泉命名。歷經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這期間大規模重修過五次。當時規模恢弘、盛極一時,朝拜者絡繹不絕。清朝以后,靈泉寺毀于戰亂,逐漸衰敗。2001年,經過進一步的修復和重建,靈泉寺煥然一新。 靈泉湖的主要源頭在高高的半山腰的靈泉,在此不僅匯成了浩浩蕩蕩的靈泉湖,還滋養了五棵千年古銀杏和滿山的青松翠柏。懸崖棧道是古代在懸崖峭壁上鉆上石孔,架起木材,修通的道路。靈泉寺這條長約2600余米的古棧道,為國內第一長崖壁棧道,氣勢恢弘。觀音洞上面如蓮葉罩頂,下面宛如一蓮花仙座,這個洞相傳是觀音當年在這歇腳的圣洞。相傳當年觀音當年路過此地,這里的天氣熱得像下火,觀音就發現了此洞,就在洞中休息。于是后人就稱之為觀音洞。這里有五棵古銀杏樹,中間那棵是最大最老的一棵,高35米,胸圍6.9米。僅次于郯城那棵,被稱為“神州第二銀杏雄株,旁邊的四棵是雌株銀杏樹。
關鍵字: 國家森林公園 大自然 懸崖峭壁 觀音洞 銀杏樹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