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臺風景名勝區
在膠南市區西南26公里處海濱,有一座古老的高臺,那就是聲著史籍的瑯琊臺。1982年,國務院公布瑯琊臺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3年,青島市人民政府公布瑯琊臺為青島瑯琊臺風景名勝旅游區。2001年,國家旅游局評定瑯琊臺為aaa級景區。瑯琊臺是兩千多年前古人緣瑯琊山夯土筑就的。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描繪當時的瑯琊臺“孤立特顯,出于眾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濱巨海,它“臺基三層,層高三丈,上級平敞,方二百余步,高五里。現在的瑯琊臺,依然可見臺分3個層次,遞級而上。它海拔183.4米,山下環臺周長7.5公里,平坦的臺項周長130米。瑯琊臺風景名勝區的景觀包括瑯琊臺、瑯琊臺下的龍灣、環臺沿海風景帶及臺前齋堂島上的古跡和自然風光。早在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齊時作八神,其中四時主祠就立在瑯琊山上。四時主是季節之神,歷代有許多帝王來這里祭祀四時主。越王勾踐在瑯琊山起觀臺會盟諸侯。秦始皇3次登瑯琊,一住數月,從內地遷來3萬戶百姓,修筑起瑯琊臺,并刻石紀功。瑯琊臺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數千童男女東渡日本的啟航地,是學者文人訪古探幽尋夢的地方。所以,瑯琊臺猶如一部厚重的歷史書,是瑯琊文化的一個重要凝聚點。自1994年以來,中國徐福會多次在這里舉行全國和國際徐福學術研討會及徐福遺跡探訪活動。膠南市人民政府年年在這里舉行紀念徐福東渡日本的慶典。瑯琊臺冠領群山,仰俯高天風云和大海碧波驚濤,與海上島嶼相望相呼應,自然風光大氣磅礴,蔚然壯麗,天地山海間的奇觀異景叢出迭現,令海內外游人嘆為觀止。瑯琊文化陳列館位于瑯琊臺景區西門東側的山坡上,黑瓦紅柱,雖然飛檐重迭,層臺回廊,但線條直而不繁,造型樸拙大氣,古意凝重,叫人一看便知是秦漢建筑風格。陳列館前矗立著《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青銅鑄像,展現了始皇帝登上瑯琊臺臨風大樂的形象,引導人們一進景區便走向瑯琊臺的歷史文化。陳列館由序廳、主展廳、回廊組成。序廳展覽的是《瑯琊臺圖》、四時主祠模型、古瑯琊地區大事年表和瑯琊歷史變遷圖等。主展廳第一層陳列著從春秋至漢代巡游瑯琊的12位重要歷史人物的塑像和反映他們在瑯琊臺活動的壁畫及地圖;第二層展出在瑯琊臺出土的文物和社會文物。回廊的廊壁上嵌刻著歷代名人吟詠瑯琊臺和瑯琊風物的詩詞文賦碑刻。 徐福殿在跺腳溝北端瑯琊臺下,依山而建的秦代風格建筑群落,便是為紀念開創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先人徐福而建造的徐福殿。建筑面積871平方米,分前后兩殿和東西兩廡。前殿正中是徐福塑像。四壁掛著介紹徐福生平和東渡日本事跡的大型工筆畫。殿內還展覽著國內外關于對徐福研究的著述。后殿和兩廡展出文物和名人書畫。徐福是中日、中韓人民友好交往的開拓者,深受中國、日本和韓國人民的尊崇。在瑯琊臺,經常有日本和韓國的社團前來進行徐福研究和遺跡探究,有許多日本和韓國的人士到徐福殿謁拜徐福像。攀上云梯頂端,在瑯琊臺和爭高山之間有一片平地,平地北側的仿古樓閣,名為觀龍閣。主閣兩層,兩側為引廊。閣前是演出和觀看文藝節目的廣場。由于特殊的氣象條件和地理環境,瑯琊臺上空的云經常變換成龍的形狀,出現龍飛龍舞的景象。每到東南風起,瑯琊臺下龍灣里的波浪,不是滾滾滔滔橫著卷來的樣子,不是人們常見的濤嶺浪山的形狀,而一道道拉的長長的,縱著奔騰。每道波浪都呈現出龍頭高昂、龍須飄拂、龍身矯健、龍尾舒展的秀資。整個龍灣里,龍隱龍現,龍騰龍躍,龍吟龍唱,形成萬千銀龍聚會的場面。在觀龍閣觀看瑯琊臺龍奇觀,更能感受到萬千銀龍在龍灣聚會那種氣勢磅礴、震人魂魄的景象。觀龍閣放映廳還播放《瑯琊臺觀龍》電視記錄片。
關鍵字: 依山而建 歷史人物 名勝區 瑯琊山 自然風光 陳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