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
千佛山公園,位于市區南部,因千佛山而得名,面積166.1公頃,海拔285米,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于千佛山的來歷,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載:quot;齊郡接歷山,上有古鐵鎖,大如臂,繞其峰再浹。quot;相傳,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鎖之,挽鎖斷,飛來于此矣。quot;此神話與現實相近,據今人研究,千佛山是泰山余脈。距今5億年前,濟南地區為海域,18000萬年前,發生了燕山運動,沉積的石灰巖跟泰山一起上升,造成了巨大穹窿構造,于是形成了千佛山。千佛山原稱歷山,春秋稱靡笄山,戰國稱靡山,南北朝稱舜山、廟山、舜耕山。隋開皇年間,依山勢鑿窟,鐫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并建quot;千佛寺quot;。唐貞觀年間,重新修葺,將quot;千佛寺quot;改稱quot;興國禪寺quot;。千佛山遂成為香火勝地。自元代始,每年quot;九九quot;重陽節舉辦廟會。解放后,1959年辟建為公園。千佛山,東西橫列,奇偉深秀,從遠處望去,猶如一架巨大錦屏。山腰處建有quot;興國禪寺quot;、quot;歷山院quot;。除此之外,還散落著quot;唐槐亭quot;、quot;齊煙九點quot;及quot;云徑禪關quot;坊等。1981年,市總體規劃將燕子山、平頂山、佛慧山、金雞嶺以及山南側的北魏黃石崖石窟造像、佛慧山造像和開元寺遺址、山東麓的辛亥革命烈士陵園劃入千佛山范圍,作為千佛山風景區。1995年,山東省政府將千佛山列為全省七大風景區之一。以后又相繼建成桃花園、瀛芳園、梨園、萬佛洞、彌勒勝苑、大舜石圖園、佛山書苑等,至此,這里便成為一個融山林、名勝古跡為一體的規模較大的游覽勝地。1993年春天,千佛山公園建成櫻花林,1995年在櫻花林西側,又建起了一座園中園,名為瀛芳園。瀛芳園是櫻花林的有機組成部分,占地4畝,是一半封閉式的亭園。坡頂灰板瓦覆蓋的大門設在北側,門內拙石橫臥,以作屏障,石上鐫以濟南當代書法家魏啟后題寫的quot;櫻quot;字,給瀛芳園點明了主題,讓人知道,這里是櫻花的世界。除櫻花外,園內還配植松柏、黃櫨、迎春等花木,爭芳斗艷。亭園西側,為1996年新建的茶道館,游客坐在里面,品嘗著香茶,吟哦著詩句觀賞著櫻花,則另有一番情趣。桃花園,在萬佛洞北側山坡。1990年辟建,占地7公頃,植山桃、品種桃、垂柳桃、紅杏、榆葉梅2400余株,初春時節,桃花盛開,妖冶艷美;落英繽紛,似紅云流霞。四周翠柏,蔥籠儲潤。百鳥嚶鳴,蜂飛蝶舞。園東南側高坡上,建有quot;紅雨亭quot;,石質圓形寶頂,玲瓏空透。石柱上,鐫徐北文教授撰寫、雷衣谷先生書丹的楹聯: 蟠桃獻壽,花雨繽紛映九點; 翠柏逢春,薰風淡蕩暖三齊。 人在其中,觀景浴風,心曠神怡。在萬佛洞與彌勒勝苑之間,近臨上山盤路,4000余平方米的梨園即建于此。這里原是一片荒地,巖石裸露,野草凄凄,1998年3月,由濟南冠世時裝有限公 司捐資10萬余元爆破鑿穴栽植而成,計有200余株。現已茁壯成林。陽春三月景色迷人,花兒先葉開放,一朵朵,一穗穗,素淡嬌媚,彌漫春園。那透骨的芳 香,沁人肺腑。若在清輝灑地的霜夜梨花、朗月,相映成趣,定會引得仙女飄然而至,輕吹玉笛為其助興。正如金代詩人段繼昌的《梨花》詩所講:quot;一林輕素媚春 光,透骨濃熏百和香。消得太真吹玉笛,小庭人散月如霜。quot;如果再遇春雨,景色就更加迷人了,紛紛細雨,猶如帳幌,朵朵梨花,就像剛出浴的美人,這在宋人趙福元的《梨花》詩中描繪最為生動,詩曰:quot;玉作精神雪作膚,雨中嬌韻越清。若人會得嫣然態,寫作楊妃出浴圖。quot;園內,還散植些許杏花、桃花,四周又簇擁著柏樹、松樹,這好像巨大的翠綠色框架鑲嵌著一塊巨大的染些胭脂紅的素白的玉。 萬佛洞。在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開放。展線長達600多米,集我國quot;莫高集錦quot;、quot;龍門精華quot;、quot;麥積廳觀quot;、quot;云崗薈萃quot;著名四大名窟于一 洞,經過藝術濃縮、重構,塑造佛主、菩薩、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最大的臥佛長28米,洞外仿樂山大佛高15米。最小的僅20~30厘米。佛教藝術自東漢傳到中國。經勞動人民長期揣摩汲其精華,已形成具有中華民族精神的特殊風格。這些特點,在這里充分體現。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時期的造像風采。
關鍵字: 書法家 千佛寺 千佛山 封閉式 桃花園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