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林 往事越百年
我沿津浦鐵路南下,快到兗州時,發現眼前出現一椿趣事,鐵路竟拐了個不小的彎兒。原來昔時的路政當局也認為兗州已接近孔圣人的神圣墓地,這種來自泰西科技的路軌也應該肅靜回避,筆直延伸的路軌也必須拐個不小的彎。往事越百年,說了有趣。走出兗州車站,馬路上許多汽車都掛出“曲阜”的牌子招客。游人欣然上車,令人驚喜。參觀孔府,它有廳堂房廡400多間。參觀孔廟,它有9進院落的恢宏格局,確實是我國名人廟堂的翹楚。當我懷抱一腔肅穆,走進孔子及其謫系子孫的墓苑時,2萬多棵蒼松老柏遍植于廣袤的3000多畝墳冢之間,一種陰森神秘之感填充在胸臆。我沿著主干道瞻拜了孔圣人的墓丘,還看到了結廬守墓的子貢的居所。聽齊魯口音的游人說,這孔林有兩個未解之謎:整個3000多畝的黃坭土地,從來沒有人找到一只老鼠,看來是鼠輩亦知禮儀,不在圣者的陰宅打穴成洞;另外一個更有趣的景觀則是天上的各種飛鳥都不飛越孔林上空,更從不在孔林拉糞撒尿,千百年來,孔林從沒有被禽鳥玷污過。游人言之鑿鑿,我被這兩則趣談惹得意亂神迷,益增奇趣。我從書本上知道,被曹操殺害的名士孔融和創作了名劇《桃花扇》的劇作家孔尚任都葬在孔林,于是經意地尋覓,可惜日已沉西,林影陰翳,我終未尋到。展墓之愿,終難實現,世間竟有咫尺難遂之憾!在一個幽僻的土阜,3個掘墓人在修護一穴舊墓,我好奇,便趨前探看。這一穴陰宅并不很深,成穴后,砌以紅磚,陪葬于穴中的是飯一碗、箸一雙。我細問其意,掘墓人以齊魯口音反詰:“米飯不是最好嗎?不帶米飯,帶甚寶貝?”我聽了,肅然良久。我想是不是目睹了我遠古民族的葬儀,這葬儀是不是甚有奇趣而且透出哲思。我想,以金縷玉衣帶到黃泉路上,是不是顯得饑餓和寒磣啊……
關鍵字: 兗州 墓地 孔林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