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游記
終于考完試,想出門散散心,于是收識一下心情,打好包、拎著朋友,一起去了趟曲阜。 9月28號是孔子誕辰,現在每年都要舉行祭孔大典,以前是按明朝現在好像改按清朝的儀式。我們去早了,沒趕上,但也沒有什么太大的遺憾。畢竟祭孔是國家領導人的工作,我們平頭小百姓自然沒有挨邊的份。與其遠觀,還不如回家看電視轉播來的清楚。再說,觀賞三孔這些人文景觀,最好是能有一兩知已在一起細細觀賞、潛心品味,甚至找個角落靜靜的發一下午呆,感覺也不錯。人多熱鬧,反而就沒什么意思了。 剛到曲阜下了車,便有馬車導游上前拉客,50塊一天。想想也不貴,經不起人家軟磨硬泡便答應了。事實證明,這是個錯誤的選擇,此事略后再表。上了馬車,感覺還不錯,車內挺寬敞的。馬兒一走,車子便晃晃悠悠,想想當年孔夫子也是乘馬車周游的列國,不由得心中得意起來。 馬車先把我們拉到了孔子故居和六藝城。孔子原來的房子自然早已不在,現在的故居只是一片近年來才蓋的仿古街。街上商店到處都是在兜售是旅行紀念品。草草轉了一圈,沒什么特別好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號稱孔子后人的算命大師,幾乎是強拉游客去算命。真不知孔夫子地下有知,見到他的后人如此這般會有什么感慨?進了六藝城,首先看到的是孔子周游列國的銅像,銅像雕得很有氣勢,只是當年孔夫子郁郁不得志才去周游列國的,想是沒有如此氣勢吧。接著,又去蠟像館里乘坐所謂名為“時光隧道號”的小車,說是體驗了孔子的一生。其實就是用蠟像模擬了孔子一些重要場景,粗制爛造、毫無美感,活像是沒人去鬼屋。真對不住我的40大洋,想想三孔還沒去,我們便匆匆離開了這里。 接著導游又忽悠我們去孔子研究院之類的地方,感覺不對。我便說時間不夠,去孔林吧。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群。凡是孔家后人,除了外嫁的姑娘以及身體有殘疾的人,都有資格在這里安葬。今時今日,孔家的香火繁盛,這一風俗也仍然在延續,林內的墳墓也有增無減。入門檢票后,便是長達1000米的孔林神道,蒼檜翠柏,郁郁蔥蔥。據說兩邊蒼柏的數目也是有講究的。神道右側有73棵樹,象征孔子活了73歲,左側則是72棵樹,代表孔子教出了72賢人。盡頭是“至圣林”牌坊,“圣”字沒有上邊的一橫,代表孔子思想至高無上。過了牌坊,再上洙水橋,便是通往祭祀孔子的殿堂的甬道,兩旁豎有四對巨型石雕,分別是華表、文豹、角端和翁仲。(回來查了一下,華表又稱“望柱”,是進“天門”的標志,還有“旺族”的意思。文豹和角端都是神圣而祥瑞的上古神獸。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噴火,溫順善良,用以守墓。角端傳說日行一萬八千里,通四方語言,明八國之事。最靠近殿堂的石雕是翁仲。翁仲原是威震邊塞的秦代驍將,后來民間將其作為門神,翁仲的石像是一文一武左右相對。) 大殿往右一拐,便是子貢植檜處。原樹早已枯死,留下只有殘枝。再往前走,便是孔子及其兒、孫三代的墓地。孔子的墓在最里邊,東為其子“泗水侯”孔鯉墓,南為其孫“沂國述圣公”孔伋墓。這種墓葬布局是有講究的,稱為“攜子抱孫”,以示人衍興旺。孔子墓碑上書“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歷代帝王,到了這里都要三跪九叩,以示對先師的崇敬。想來做為山東人也真是自豪,雖然俺們山東不出皇帝,可每任皇帝上任都得到我們山東來,一到泰山封禪;二到曲阜祭孔。真不愧是“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寶地!孔林內還有一處“于氏牌坊“。是為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這里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傳說,傳乾隆女兒臉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說:“主一生有災,須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災禍。”于朝中議論,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滿漢不準通婚,乾隆就讓女兒認協辦大學士兼戶部尚書于敏中為義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想想皇帝的女兒還如此愁嫁,我等小女子便心中釋懷不已。 看完孔林,已到中午。大伙饑腸轆轆,來到著名的孔府喜宴飯店。原本打算嘗嘗地道的孔府家宴,只可惜一見菜譜,大家全沒了胃口。實在是太宰人了,一盤豆腐就要28,別的菜就更別說了。只好點了幾個稍便宜點的,準備回濟南再飽餐了。不過這孔府的豆腐做的的確不錯,值得一嘗。飯還沒吃完,導游就過來了,態度惡劣的說下午不陪我們了,讓我們自己去游玩。估計是因為她看我們不準備去那些推薦的坑人的景點,沒有油水可賺就要開溜。我不同意,她便在飯店里大吵大鬧,朋友一看說算了,就跟她結了賬。 下午我們便來到了孔廟。孔廟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72賢人的地方,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的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的三大古建筑群。金聲玉振坊為孔廟第一道門坊。“金聲玉振”四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此處以“金聲、玉振”來表示奏樂的全過程,比喻孔子的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過了欞星門,我們便來到了孔廟的十三碑亭。歷代帝王,官員,士人的碑碣石刻大多集中于此。看這些碑文時,需細細觀賞。我們沒請導游,到了哪個景點,便跟旅行團一起蹭著聽。聽不清楚明白的,就再等下一個團。呵呵,書非借不能讀,這游也是非蹭不能聽,亦是一樂。 出得碑林,便是杏壇。杏壇相傳是孔子當年講學之所,夫子教人不誨也。杏壇之后就是大成殿了。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最重要的地方。它也是中國三大古殿之一,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山岱廟的“宋天貺殿”并稱為東方三大殿。大成殿的外部造型,很像故宮的太和殿。最特別的地方,是支撐大殿的28根立柱,全部是石刻龍柱,栩栩如生,氣勢磅礴。據說這些龍柱已經達到了皇家規格,所以為了避諱,每當皇帝前來祭祀,這些柱子都要用紅綢子蒙上。殿內供奉著孔子像,上有康熙御筆“萬世師表”,乾隆御筆“斯文在茲”。個人比較喜歡康熙的字。 出了大成殿,再經過寢殿、詩禮堂,我們便來到了孔廟最后一個景點——魯壁。。據說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孔子的后人孔鮒將《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儒家經典書籍藏于孔子故宅墻壁內,使得孔子之道能夠保存下來。后人為了紀念孔鮒藏書的功績,在此仿制了一堵紅墻。魯壁前,是孔廟的井,井外的護欄用石頭雕成。導游說用手去拍打那石欄,能發出金屬敲擊的聲音,來往游人都童心大發,我也一試果真如此,真是神奇。 最后一站,便是孔府了。孔府是我國僅次于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孔府大門兩旁的柱子上有對聯一幅,是這么寫的:“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聯中的“富”字少一點,下聯中的“章”字成了破“日”之狀。 “富”字去點,代表著“富貴無頂”,而“章”字成了破“日”之狀,則意味著“文章通天”。走進孔府,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孤單單的黑色大門。別看門不起眼,可規格卻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到的。這扇門便是著名的重光門,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或進行重大祭祀活動時,才能打開。傳說當年江主席走過,但李鵬總理來游孔府時,卻沒從那門中過,而是繞行進了孔府,不知是真是假,飯后雜談吧。后面,便是孔府的大堂。孔子的后代被封為衍圣公,大堂是衍圣公宣讀圣旨、接見官員、審理案件等辦公的地方。簡稱衙宅合一,也是孔府的特色。大堂通道兩旁置有兩個紅漆長凳,別看不起眼,也有學問,人們叫它“閣老凳”,是當年嚴嵩曾經坐過的冷板凳。想不到嚴嵩這個大奸臣居然跟孔圣人也是親家,想來也好笑。再往前走,便是內宅門。內宅是孔府女眷所住的地方,宅門內壁上面有一幅狀似麒麟的動物,名叫“貪”。這也是一種上古的神獸,傳說它生性貪婪,能吞金銀財寶。盡管在它的腳下和周圍已全是寶物,但它并不滿足,還想吃掉太陽,結果卻被太陽所融化。把”貪”畫在這里,衍圣公可謂用心良苦。 內宅對我們這些小女子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庭院深深深幾許”,這孔府大院里不知道也有多少故事。原以為孔府的擺設應是古香古色,沒想到竟看到沙發、地毯等這些西洋貨。據說是77代孫孔德成與孫琪芳結婚時,蔣介石送的結婚禮物。現在孔德成在臺灣,據說孔家第80代孫已經出生,取名孔佑仁。呵呵,孔家真是香火繁盛、后繼有人。內宅的后面是孔府的后花園,占地240畝,看起來可以跟北京的御花園相媲美。花園內假山、怪石,花草樹木一應俱全。其中最稀奇的要數“五柏抱槐”了,一棵古老的柏樹派生出5個分支,內中包含一株槐樹,真是少見。 末了,還有一段小插曲。我們被黑心導游忽悠了,實在是太氣人。我便打電話投訴,正好要辦孔子文化節,旅游局特別重視。導游原本還很橫,一聽說我把監察隊都給叫來了,便嚇得慌了神,趕忙把錢退給了我們。呵呵,真是痛快。 在三孔中游覽,感覺好像走進了中國歷史的長廊。這里的每處牌匾、每一個地方都有值得欣賞的歷史。其實不論承認與否,孔夫子的思想幾千年來都在影響著中國人。我們去祭孔也罷,旅游也好,都是對自己思想的一個認識。這趟回來后細細回味,的確受益匪淺。
關鍵字: 孔子誕辰 電視 百姓 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