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游《靈巖寺》圖
“五、一”假期才剛剛過了三天,女兒就執意要回學校。原因是已和電腦公司約定好,四號來給她裝電腦,另外還要做一份社會調查報告。看到女兒認真的態度,又考慮路上帶多錢不安全,只好讓老公帶車去送孩子。 剛剛爬完泰山回來的我,又要忙著給孩子準備回去的行裝,在疲憊中一直沒調節過來,加上懼怕暈車,不打算去送孩子的。可早晨起來,看著老公默默做的事情,是暗示想讓我一起去的。他嘴里說著,不愿去就不要去了,反正是去送她,人去多了也沒有用,可卻把所有的屋門鎖好了,并喊我抓緊起來和和孩子一起吃飯。 他是一個很少直抒本意的人,很多的時候讓你去悟他的心思,悟對了,情緒高漲,心花怒放。悟不出來,陰轉多云,烏云罩在臉上,久久地不愿驅散。讓人羨慕的深沉和沉默是金,我是經常的幸福著。 你看啊,上了路的我們,車外雖然是陰著天,車內卻是陽光燦爛。情緒高昂的他,一改往日沉悶的性格,一路上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我理解他的心情,忙碌了這么多年,難得一次閑暇的時間陪陪家人,他在鄉鎮工作了十多年,剛剛進城,孩子就考學走了。一直以來,因缺乏和女兒溝通的機會,性格上爺倆又都是不善言語的人,慢慢產生了距離,有了所謂的代溝。這次,能有這樣一個近距離陪陪女兒的機會,也是很難得的。 路途走了一多半的時候,老公告訴我們,在我們途徑的路上,接近濟南的長青縣附近,有一座山,它是泰山的山尾,在山尾下有一座寺廟,叫靈巖寺,建于唐代,和杭州的靈隱寺齊名的。問我們想不想去看看,我一邊做著女兒的工作,一邊答應著。我明白,這是老公臨上路之前就已經想好了的,因為他不是一個臨時抱佛腳的人。 下了高速公路,沿著彎彎地山路,我們來到了靈巖寺。下車徒步走了一段山路,豁然開闊的一大片山岙里,分落著多處的殿堂,穿過金剛殿和天王殿,看到了兩邊的的鼓樓和鐘樓,讓我想起了暮鼓晨鐘這個詞語。聽著大雄寶殿傳出來誦經的聲音,看著殿堂前煙幕繚繞的香火,能想象出當年這里的圣世情景了。只是感覺這里疏于管理,有一種陳舊、荒涼的感覺,不如南方的寺廟里那種金碧輝煌,整潔清新的環境,給人的感覺好。 這里最著名的要屬千佛殿里的佛像了。這里的佛像雕塑的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甚至是有心有肺,因為后來在給損壞的塑像修理時,發現當年的制作者,真的是賦予了這些佛像活的生命,在佛像的肚子里,用紗布縫制了心、肝、肺等內臟,讓人感嘆古人虔誠、嚴謹的態度。千佛殿的西面是一片塔林,不同造型的塔碑,象是一座座雕刻藝術品,幾乎都是蓮花型的底座,中間部分多是鼓型和鐘型的。據朋友介紹,電影《少林寺》也在這里拍了一部分外景,仔細想來,還真的有點印象的。 千佛殿的后面,是非常陡峭的山壁,山上有很多的山洞,是一些高僧閉門修行的地方。其中的白云洞,據說是泰山奶奶的哥哥住過的地方,當年泰山奶奶兄妹斗法,哥哥敗了,就住到了泰山尾下的靈巖上,還把泰山上的柏樹偷來了,泰山奶奶知道后,就把靈巖的水偷跑了。于是就有了泰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沒有一顆柏樹。而靈巖呢,卻沒有一滴水的傳說。我前幾天剛爬完泰山回來,回憶起來,泰山上真的少見柏樹,而這里漫山遍野的,到處都是柏樹。相同的一座山,不同的景物,或許真的有點淵源在里面的。 在另一處新建的人文景觀,傳過來優美的古箏樂曲,把游人吸引了過去,游人可坐在蓮花池塘邊,一邊品茗著用山泉泡制的香茶,一邊隔著水面,聆聽對過幾個少女彈奏的古箏樂曲。對面的山上,泉水傾泄而下,形成的瀑簾,水霧蒙蒙,清新怡人,伴隨著樂曲,真有點人間仙鏡的感覺,我開始領悟出古時的出家之人,為何能守得住這清凈來了。 按照示意圖,我們還有很多地方沒有走到,只是女兒急的回校裝電腦,聽說到白云洞和一線天需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更是執拗的不同意去,我只好遺憾的作罷。回頭看看那懸掛在山壁上的山洞和殿堂,暗自沉思,下次有機會再來吧,留有一點遺憾也未嘗不是好事呢,不然全部游完了,就沒有再來的理由了。 車又重新駛入了高速公路,靈巖寺在我們的視線里也慢慢的隱去。看到在山路上交錯而過的車輛和新建的一些人文景觀、樓堂館所,心里在想,過去的出家之人,用心尋覓的這些清凈之地,已變的繁華世俗起來,人們的嗜好和嗅覺,已觸及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了,再想保持住一處清凈之地,已是很難做到的事情了。就像人們尋找心靈的清凈處一樣,在尋找的過程中,已把這清凈之處變的不清凈了。
關鍵字: 安全 靈巖寺 電腦公司 社會調查 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