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中國--威海
到達威海時已是傍晚,長途車在一個當地旅游局設定的站點停車,司機問我下不下車,我看看天色已晚,決定下車。旅游局的服務人員得知我沒有預訂,馬上為我聯系飯店,花了二十分鐘終于找到一家兩星級的飯店,離停車的地方不遠,還用旅游局的車送我去,服務真好。到了飯店一看,大廳不錯,房間則差點,知道是原來招待所改進升級到飯店標準的。放下行李,到街上找飯館吃飯。我一般不在所住的飯店里吃飯,主要是到外面吃飯可以了解一些當地的風土人情,飲食口味,消費水平等等。出了飯店,跨過馬路,路燈并不亮,但行人不少,各種店家都在營業中。進了一家餃子館,點了半斤餃子,兩個涼菜,兩瓶威海啤酒,邊慢慢喝著酒邊看著窗外的街景。。。。。。第二天起來,在路邊的一家中式快餐店里吃了油條豆漿后趕往劉公島,去看前北洋水師的提都府。一個多世紀前的中日之間的這場戰爭,可以說是決定中日兩國百年后命運的戰爭。勝者進強,敗者退弱,亞洲的主宰因此而易位。甲午海戰日本是有備而來,勢在必得,中國則準備不足,倉促應戰。日本明治維新后已有吞并亞洲,統治世界之野心,并制定了具體的戰略:“欲占領世界,必先占領亞洲,欲占領亞洲,必先占領中國;欲占領中國,必先占領滿洲;欲占領滿洲,必先占領朝鮮;為了確保南進占領東南亞,必先占領臺灣。。。。。。”。而中國則仍固步自封,以大國上國自居(日本視中國為上國直至二十世紀初,那時的中國人到日本是不需護照的),視日本為倭(矮小丑陋之意)。歷史上的中國從來就沒有過全球戰略,甚至沒有過亞洲戰略。這主要是因為統一中原后的中國人雖很快就到達了海邊,但因缺乏航海技術,再加上內陸巨大,物產豐富,不依賴海外的原材料和市場,對海洋的探索缺乏興趣,再加之歷代帝王總以中原為世界之中自居(故名中國),視海外皆為蠻夷,屬化外之地,不屑取之。只坐等海外諸國來天朝朝貢,絕不思經海路去開疆擴土,以圖天下霸業。這種重陸輕海的思想直接導致清末的閉關鎖國,及中國近半個世紀的落后挨打的悲慘命運。甲午海戰中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據此除了索要戰爭賠償外,最主要的是要中國割讓臺灣,并退出朝鮮。自此中國失去朝鮮宗主國地位,朝鮮和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五十年。經次一戰,日本實現了其欲吞并世界的最關鍵的兩步,從中國手里奪取朝鮮和臺灣!在隨后的對俄戰爭中又分別兩次戰勝俄國,海戰中殲滅了俄太平洋艦隊,陸戰中攻克了俄軍駐守的旅順要塞,盡管日本陸軍為此役付出慘重代價,但俄國在此役后退出東亞五十年,直到二戰結束前才重返東亞,進入東北給予日本關東軍毀滅性的打擊,算是血洗了旅順戰敗之恥。而日本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及一九四一年后對東南亞諸國的侵略戰爭都是對其欲吞并世界的戰略目標的實施。歷史是面鏡子,如果我們不好好思考并制定我們的全球及亞洲戰略,那我們可能還會重蹈歷史的復輒。如果我們在未來的對任何一個外族的戰爭中失利,中華民族很可能將萬劫不復!來到劉公島,乘船環島一周。劉公島在霧氣中有些朦朧,在離碼頭不遠處樹立著民族英雄鄧世昌手持單筒望遠鏡望向遠方的巨大的雕像。面對著大海方向島上的山上有一尊巨大的海防炮,象是古炮,于今來講只有象征意義。劉公島的后面停了一架老式的米格型戰斗機,當然是擺設,因為島上沒有機場。回到碼頭,去看北洋水師的提都府。提都府外豎著北洋水師提督丁汝倡的半身雕像。丁乃陸軍出身,因是李鴻章之嫡系故被委以重任。上任后改革弊端,積極操練備戰,是主戰派。甲午海戰失利后服毒自殺寧死不降,不失為將之本。進到提督府里,看到了甲午海戰的詳細的介紹,有文字和圖片,還有地圖和模型。我對清史和二戰史有些了解,甲午海戰也知道不少,但實地考察劉公島并參觀提督府所給我的震撼還是很強烈的。看著掛在墻上的各位北洋水師的將領們一個個表情肅穆的照片,想象著海戰的慘烈,感受著這些中華兒女慷慨赴死的豪情,心中的悲憤豪邁之情并生。上個世紀的對日戰爭我們打了不止八年,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變是全面抗戰的開始,但早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后東北的抗戰就開始了,所以我們的抗戰時間是十四年。上個世紀的對日戰爭我們是慘勝,而且日本的投降也主要是美國對日實施了原子彈的轟炸,否則戰爭肯定還會持續得更長一些。在新的世紀里,如果我們再和日本進行一次世紀決戰的話,我想這場戰爭絕不會再打十四年,八年,甚至不會打八個月,八個星期可能都用不了。我們有二百四十顆核彈頭二十四小時瞄準日本全部的二十五個城市,只要一聲令下,就可以對其進行徹底的毀滅性的打擊!我對著提督府中每一位愛國將領的照片鞠躬,心里對這些先輩們說:為了中華民族,你們做了你們能做的一切。現在,該我們做我們能做的一切了!
關鍵字: 中國 威海 旅游局 長途車 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