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東半島
暑期游山東半島,是早已在我計劃之中。第一站是嶗山。“泰山云雖高,不如東海嶗。”嶗山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嶗山道士》了,記憶中,老演員程之背著行囊沿小道拾級而上,拜道長尋求成仙秘笈,由于心存雜念被撞得頭破血流,因而成了警示世人的反面教材。印象中嶗山即道士,想必這道士和嶗山的關系如同嘴唇和牙齒吧。有人說想看海里的仙山,就必須去青島的嶗山,到了嶗山方知此話的真正含義。站在山腳下,極目遠眺,海銜山、山抱水,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頓時直感心曠神怡,再無絲毫雜念。停頓片刻,導游說由于連日大雨,山澗小溪易突發洪水,處于安全考慮,嶗山游覽受到諸多限制,多數景點關閉,只可乘索道一游。同伴們一陣惋惜,惟獨我坦然。登高而望,山上隨處可見奇巖怪石,環顧四周,三面臨海,波濤拍岸。此時忽陰忽晴,云起霞涌,海波山色交替變幻,更顯山之雄偉海之壯闊,此景盡收眼底,無憾無求矣。 出了嶗山,便進入青島市區,我們被安排在船上沿海岸線觀光,領略青島“海上都市、歐亞風情”的城市風貌。雖是遠距離,可遠處的綠樹紅瓦、藍天碧海、高樓大廈著實吸引著觀光客,好多游客拿出dv記錄下這一幅幅如畫美景,一時間船頭擁擠,后面的人只好舉起機器盲拍。海堤邊,青島的標志、深入海中的長堤——棧橋,正披波斬浪,如長虹一般橫臥在碧海銀波之上。橋后為沙灘,兩邊是礁石。正值黃昏,游人嬉戲于沙灘,橋邊海鷗低回盤旋,海上風起浪涌。靜如處子、動似脫兔,動靜交匯,和諧之致,美不勝收。 或許是大家太投入,上岸后的棧橋漫步居然沒有幾人再走得動,只有兩對戀人拎著相機興致勃勃地前往,其余的在車上等候。估計等候的時間不會太短,我便下車在路邊的小攤上游覽起來。小海螺做的手機掛件很是別致,一元四、五個的價錢實在便宜。小貝殼雕的小魚兒、小海星活靈活現,還有金屬光澤,一元一只,女兒喜歡。還有據說是用鯊魚骨雕刻而成的掛件略貴一點,我看中了一個梅花環繞的“福”字,雖然一時想不起怎樣搭配,也還是滿心歡喜地買了下來。沒去棧橋,卻也收獲多多。 接下來的威海之行主要是劉公島和韓國城。在前往劉公島的一路上我都在咀嚼“威海”這兩個字,單獨看這兩字并沒有多大震撼力,可組合在一起卻能給人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可見中華五千年文字的魅力所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劉公島是著名的甲午戰爭紀念地,島上建筑基本是近幾年修建的,參觀的意義只是憑自己的興趣,只是紀念館內描述劉公劉婆來歷是群組玉雕倒有些別致,場面宏偉,氣勢龐大,頗有些北方的英武之勢。 韓國城是我喜歡去的地方,一頭扎進去就樂不思蜀了。事先已經有了些許了解,時間有限,直奔目的而去。小巧的羊皮仕女錢夾、帶流蘇的長鼓掛飾等一一收入囊中,還在一店里購得了兩套泳衣、泳帽、泳鏡,為黃昏可能的海水浴做準備。就在離集合時間還有兩分鐘的時候,又經不起店主的游說,買下了一只小貔鼽的玉戒指。最后一個返回車上的我,只有面帶歉意連聲“對不起”。有意思的是,下車回賓館時,同行的一中年丈夫問我羊皮小錢夾買的價錢,我如實回答后,他卻嘖嘖嘴,說我買貴了。那神情,如同一元一斤的小白菜,而我用一元一分買下來一樣,吃虧了、不精明。我無可奈何地笑了笑,把這道風景也收入文字中。 回到賓館時間尚早,導游說可以去海濱浴場,當然,愿意去的去。沒想到,到這里來以看海為目的的游客們沒有幾人響應,我和女兒倒是最堅定的隨行者了。換好泳衣租好泳圈,及不可待地奔向大海。海濱浴場,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樣。碧海屬實,銀灘就不見得了。且不說沙灘上細碎的貝殼扎腳,海浪過后的沿線還有一縷一縷的海菜,飄飄忽忽,滑滑嘰嘰,遠看就是一條綠色的絲帶,將大海和沙灘隔離開來。海灘上人很多,嬉笑打鬧的聲音也很大。原本以為淺海里像游泳池一樣,可剛踏進去就發現自己錯了。表面平靜的海,卻深藏著驚濤駭浪,孕育著波瀾。這不,一陣浪頭打過來,我就腳跟發軟,毫無防備地一連喝了好幾口水,真是咸的,還有點澀,如果沒有泳圈,我恐怕要倒在海里,真的投入大海的懷抱了。雖是酷暑,可黃昏的海水溫度也不高,不一會兒,我就身體發冷,只好坐在沙灘上沐浴斜陽。女兒和幾個孩子還在海里泡著,每每浪頭過來,他們都會興奮地狂叫。那音量、那神情、那動作是在江南河中湖里少見的,帶著些許野性;擁著幾分張狂;更多的是感染了北方的豪氣。突然慚愧于自己是怎樣以淺薄的想象來看海,書上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要親身體驗才能領會其意境的啊!海灘上浴者何其多,入海后擊水者卻看似渺渺,海在這吐納呼吸間又有多少變化,恐怕只是如幾滴水珠融入一般。 離開海水還不習慣,總感覺自己還在海里震蕩,連走路都像是在海里漂浮一樣。搏擊風浪是需要體力的,晚餐不免要豐富些。導游說過這里的辣炒蛤蜊很好吃,而這里的蛤蜊不叫ge li,而叫ga la(陽平、去聲)。我和女兒要了一份,果然是味道鮮美,經久不忘。回來后也多次品嘗海鮮,感覺總不如那里的辣炒蛤蜊(ga la)來得干脆來得地道。 蓬萊是山東半島必行之處。這里不僅是傳說中的仙境,還是秦皇漢武求仙訪藥之處,更是海市蜃樓景觀出現之地。遠遠地就看見傳說中的醉八仙凌波踏浪,飄然過海的漢白玉群雕,倒也栩栩如生,想必這就是蓬萊的標志了。“海客談贏州,煙濤微茫信難求。”與贏州、方丈齊名的蓬萊,不知李白到此一游沒有,今日親臨詩人向往的地方,不免三生有幸。 丹崖上的蓬萊閣,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蓬萊閣,被六大單體和附屬建筑、風格各異的亭臺樓閣所簇擁,如眾星拱月。登上主閣,憑欄四顧,四周樓閣若映若現,遠山含黛,碧波萬里,清風宜人。時值晴空,云霧消散,靜影沉碧,空中了無纖塵,更覺天地豁然。遠望海天遼闊,淼淼無涯,海中島嶼、崖畔古寨、岸邊戰船等錯落其間,仿佛離我很遙遠卻又伸手可觸,一時間,猶如身處仙境一般。片刻,海風呼嘯而來,在耳邊呼呼生聲,頭發也在風中紛飛狂舞。此刻即有抑制不住的“心曠神怡,榮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的閑情了! 真正的觀海莫過于乘坐海上摩托艇飛馳在海中。付款買票,仔細穿上救生衣,抓緊靠背準備出發。舵手是一位五十多歲黑臉膛的山東大漢,摩托艇在他的一聲高吼中狂飚出去。海浪頓時鋪面而來,打濕了衣衫,蒙住了眼睛。每一陣浪頭到來的時候,我們都竭盡全力地咆哮,聲嘶力竭地吼叫,仿佛在海上狂奔就必定要吼叫,如像大海一樣奔放大海一樣豪爽才不枉海上一游。后面一艘摩托艇趕上來了,我們怒吼著“快!追上去,超過他們!”山東大漢頭也不回,“把穩了,我們全速前進嘍——”。頃刻間,摩托艇就像飄在海面上一般,我們都似乎飄在云霧里,浪頭一個接一個猛烈地朝我們打來,沒有人叫“怕”,只有女兒大聲喊著“媽媽——”,聲音里沒有膽怯,有的是興奮和豪氣! 直到上了岸,乘車離開海,漸行漸遠的時候,腦子還反復低吟著一個對大海同樣眷念的年輕詩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知道,這是必然會想起的一首詩:從明天起, 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 劈柴, 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 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 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 上結著長生果。
關鍵字: 東海 反面教材 山東半島 嶗山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