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糊糊游記]糊游.泰山--雄峙天東
[原創.糊糊游記]泰山--雄峙天東 笑熬漿糊--拎壺沖 濟南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昨天到濟南的時候,當地政府就給我們安排了泰山的行程,使得我有機會到這“五岳之尊”的泰山糊游了一回。 在讀小學的時候就知道“重如泰山”、“穩如泰山”、“泰山壓頂”,這些常用的詞匯就來自泰山。“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可見泰山之威。其實,泰山并不高,我登上岱頂,上面的一塊石碑上赫然寫著:最高處1545米。但是泰山卻尊為五岳之首,她的魅力又在哪里呢?如果不去泰山,不親自領略泰山帶來的美感,是無法領會前人對泰山倍加推崇的含意。 “五岳之尊”的泰山,在五岳中僅高于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論自然高度,并不為五岳之長,但是,正是這座在五岳中并非最高的山,卻被人們稱為“五岳獨宗”。 它平地突起,雄峙在華北大平原以東。在漫漫的歷史中,它的人文景觀被人為地神化,又因為道、儒、佛三教的齊聚,泰山,在人們心中的高度不斷提升,泰山被不斷地推到至尊至貴的境界。 ?我從記事的時候起,就知道了“泰山”,對泰山有一種向往,一種情節。因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種革命的傳統教育,所以只要是中國人,沒有誰會愿意死后輕于鴻毛。在人們心中泰山是衡量人生的分量,只有死得像泰山那樣才沒有白活,死得才算其所。 ?導游說,只有沿著泰山盤路石階向上爬,才能真正感悟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壯美。然而,一是我因為時間緊,二是我還有和外國的三個客人。所以,我們乘坐當地政府安排的車子一直到中天門,然后坐纜車到南天門,最后步行到達玉皇頂。導游對我們說,這是最快的登山方式,但卻掠過了沿途的景致,這也是此次登山的遺憾吧。 ?在南天門(南天門又稱“三天門”元代始創,門上建有“摩空閣”,重檐凌空,氣勢恢宏。),這里是十八盤盡頭,放眼向下望去,十八盤真是陡崖欲墜,看到絡繹不絕的人群,沿著十八盤拾階而上,天雖然陰著,但各個汗流浹背,大張著嘴,互相攙扶著鼓勵著。看著登上最后一個石階的人們,在微風吹拂中歡呼著大喊著。李白的“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的詩句,我不禁脫口而出。 ?沿著南天門北上向東,過了“天街”的牌樓,就進入了天街。天街是泰山道路最平坦的地方,想不到在陡峭的山路中,還有這樣一個路寬道平的天上街市。走在充滿了濃濃的商業氣息的街道上,感受到的是撲鼻的人間煙火味。 ?在這里我們沒有停留,走過帝王拜山的登封臺,看到 “孔子小天下處”的碣石,臨近碧霞祠時,泰山腳下的田園風光,仿佛過濾了凡塵,讓人的心境也情朗起來。追尋著先人們的足跡,登上瞻魯臺,鳥瞰山外,魯國風光一覽無余。泰山分陰陽兩面,《詩經》上對泰山的描繪:“崧高維岳,峻極于天。”當說的是泰山之陽。而泰山之陰,坡勢漸緩,連綿起伏,沒有了陽面的壯觀。這山前山后之別,似乎隱寓著 “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道家哲理。 ?我最喜歡泰山的,是它不可磨滅的文化遺產--不同的歷史年代的碑刻。據資料顯示,歷代刻石存于今者有2500多處。真草隸篆,既有大家手筆,也有石匠之書;既有帝王御筆,也有黔黎之說;既有長篇巨制,也有一字之驚;既有龍飛鳳舞的粗獷片石,也有龜跌螭首的精雕細磨……真是一座中國書法立體展覽館!其中最古老的刻石為公元前219年的“李斯刻石”,堪稱“名山刻石之祖”。 依山崖巨石的自然節理,鐫刻著由唐玄宗御書御制的《紀泰山銘》,雄偉高大,為岱頂一大奇觀。這些以言景述志為主的石刻,不僅用它所透出的文化信息,昭示出泰山悠久的歷史,也使泰山的形象更加豐滿。我站在岱頂的大觀峰壁面前,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每個來到這里的人,不僅為石刻上的書法、內容嘆為觀止,更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動,我站了好久好久都舍不得離開。不是有句詩云 “面壁十年圖破壁”嗎?我想,面對這樣的壁,就是二十年也值! ?還有立于岱頂玉皇廟山門前的“無言”碑,千百年來眾說紛紜。有的以為是秦始皇所立,有的認為是漢武帝所立,郭沫若1961年到此看后,仍然判斷為漢武帝所立。有的把它比作武則天的無字碑,這碑給后人留下了一個謎,以及謎一樣的遐想空間。不管它為哪個皇帝所立,也不必考究為什么碑無言,這些無字卻會說話的石頭,永遠在向后人訴說著說不盡的歷史和文化。 ?人們說,泰山封禪,是一種獨特的人文景觀。古人云:“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泰山在歷代帝王眼里就是天的象征,這樣,貴為天子的歷代帝王就與泰山結下了不解之緣。皇帝封禪,被視為天下太平、國家興旺的標志。《史記》記載,第一位封禪的帝王應是秦始皇,秦始皇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舉行登封禮,并立石頌德。之后行降禪禮,自泰山之陰梁父山下山。由此完成了始皇帝受命于天,統一天下的偉大功業。十年后,秦二世皇帝東巡碣石,經泰山時舉行祭祀之禮,并在其父皇原刻石上補刻祭辭,這就是遺存后世的“秦刻石”。乾隆皇帝登泰山時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朝陽洞萬丈碑,上面刻著御書的朝陽沿詩,詩刻在20多米高、9米寬的石崖上,在山下都清晰可見。封禪后來演繹成拜山和廟會,我沒有運氣看到這些祭祀活動,但是能看到這些石刻和古人封禪、今人祭祀的碧霞祠以及碑刻也夠滿足了。 ?我們正沿著當年秦始皇的足跡,登玉皇頂以天堂仙子的視角瀏覽人間,一剎那,在碧霞祠見到的陽光轉眼不見了,山風呼嘯,云霧彌漫,一片潔白云層迅速地將我包圍。白云如浪似雪,將剛才還在眼前的瓊樓玉宇籠罩,那層綿綿無邊的白云,綿延千里,如滔滔的海水,我們仿佛行走在天宮里,云海如絮,與遠處飄來的烏云不時地融為一體,如龍騰虎躍,跳蕩沉浮,座座山峰如云中仙島,時隱時現。我不禁感嘆!真是江山如畫,如畫的江山,如此的多驕!處在氤氳中的我興奮不已,大約有二十分鐘,山風走了,云也慢慢隱去,太陽不失時機地又出現了。此時我們的導游告訴我,這就是泰山獨有的“云海玉盤”的壯觀景象。? ? 泰山,是有生命的,如果泰山只有巍峨,如同勇士,但是泰山有了文化內涵,就有了思想,人們趨之若鶩去登泰山,不僅在于泰山本身的名氣,更在于泰山的靈性。 ?泰山,是有高度的,泰山的高度是由山腳延伸到極頂的石階一級一級連接起來的,把泰山提升到了最完美的高度。在中國幾乎沒有第二座山,有泰山的殊榮,有如此完美的階梯。泰山會以它永遠的風姿,繼續演繹著 “五岳獨尊”的神話。
關鍵字: 人民幣 原創 泰山 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