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綠色寶庫
地處湘中雪山脈北端,資水下游。全縣總面積4950平方公里,總人口92萬。縣城設東坪鎮,縣轄29個鄉鎮,是湖南有名的山區大縣、革命老區和柘溪水電站庫區。安化縣資源十分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7%;活立木蓄積量達8000萬立方米;盛產茶葉、棕片、柑桔、中藥材、食用菌等,野生動物種類繁多;銻、錳、花崗石等儲量豐富;水電資源充足,年發電量42萬千瓦的柘溪水電站,座落在境內;湘黔鐵路穿越該縣平口、燈溪鎮。柘溪庫區方圓258平方公里,集山、水、島于一庫,自然景觀具有幽、秀、雄、險的特點,是一處天然的旅游、避暑勝地。安化縣位于湘中,雪峰山脈北段,資水中游。東靠益陽,南抵婁底,西鄰懷化,北毗常德。總面積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大縣。擁有96萬人口,是全省人口大縣之一。這里是革命老區,也是羽毛球世界冠軍的搖籃。縣境東南207國道、北方常安公路、西面湘黔鐵路、中間資水航道、東西308省道,交織而成水陸交通網。受到周邊著名風景區的輻射,與桃花源相連,同張家界對應,跟波月洞同脈,處于湖南“西一片旅游開發帶的中轉站位置。安化山川秀美,人杰地靈,構成了絢麗的山水畫卷,呈現出神奇的人文景觀。境內布滿奇山、秀水、怪石、幽洞和茂林,目不暇接,美不勝收。雪峰山脈逶迤于內,山毓秀,峰比高,秀媚之中見雄奇,高挺之上露險峻。十大名山,山山充滿靈氣,堪稱人間仙境;七十二峰,峰峰顯示霸道,可謂天下大觀。舊時“安化十景之屬的“熊耳浮青、“芙嶺朝云、“筆架凌云,均原貌猶存,仍流光溢彩。最高峰九龍池,聳立邊界,惟我獨尊。資江水系橫貫其中,一江引領,48溪加盟,浩浩蕩蕩下洞庭。雪峰湖開闊博大,碧波萬頃一懷抱,水天一色萬物染。紅巖、廖家坪兩座水庫水綠如藍,庫透晶瑩。石門潭深不可測,藍不見底。“泉塘沸玉、“鏡泉浴月兩處景觀活靈活現,好似人工雕琢而成。白鶴、洞天等瀑布飛瀉而下,玉珠齊拋撒,轟鳴如雷聲,仿佛銀河從天而落。柘溪冰磧巖形成于6億年前發生的“雪球事件,呈巖中有巖之狀,具有最原始、最完整的特點,舉世罕見。思游石林,造型百態千姿,氣度陰柔陽剛。將軍巖、飛仙巖、七星巖、烈馬巖,其名名其狀,其狀狀其貌。“仙巖石佛、“印石奇紋、“靈龜兆雨等石景,經歲月洗禮而逼真,聚日月精華而光澤。青龍洞的鵝管鐘乳石長度居世界之最,傳說也相當玄妙,與索溪峪黃龍洞是一對鴛鴦洞,青龍為雄,黃龍為雌,遙遙相望,久盼聚會。龍泉洞,究竟有多長、有多大,雖有人問津,卻無法探明。云霄洞中,恐龍化石保存完好,揭開古生物之謎。魚水洞內,亞洲象、劍齒龍以及人類骨架化石交混一起,布下的人與獸遺傳基因變異之謎,不知誰人能解?林海茫茫,萬木爭榮。金葉含笑、白玉蘭、紅蝴蝶、銀杏和金鑲碧玉竹等珍稀樹(竹)種,點綴大地,增艷幾分。六步溪原始次森林保護區、柘溪森林公園,撐古木、綻奇葩,群獸奔、百鳥鳴,一派盎然生機。安化是荊楚文化的主要支流梅山文化的發祥地,有著獨特的民俗風情,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涌現了清代兩江總督陶澍、云貴總督羅繞典和清代著名書法家黃自元等歷史名人,擁有木孔土塔、陶澍陵園、文廟武廟建筑群等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庫藏國家級文物40余件。毛澤東曾兩次來安化考察農民運動,肖克曾率紅軍途經安化并開展戰斗。安化籍人士曾獲世界羽毛球冠軍的有4人,現有正省部級干部3人(其中中央委員1人)、中科院院士1人、國家一級作家3人。安化旅游開發初具規模,紅巖風景區、柘溪風景區分別為國家aa級景區、a級景區,柘溪森林公園為省級森林公園、雪峰湖地質公園為省級地質公園。
關鍵字: 安化縣 總面積 森林公園 級景區 羽毛球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