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故居
東橫堂屋的墻壁上,懸掛著彭總弟弟彭金華、彭榮華,弟媳周淑身、龍國英等同志的遺照和簡介。這四位同志都是抗日初期入黨的。1937年8月,彭總寫信動員彭金華赴延安抗大學習。彭金華在抗大入了黨,第二年黨組織派他回家鄉開展地下革命斗爭,他積極發展黨的組織,建立了彭家圍子黨支部,并擔任支部書記。同年,他的妻子周淑身、弟弟彭榮華、弟媳龍國英也相繼入黨。彭家圍子成為地下黨支部的主要議事地點。1940年10月4日凌晨,彭榮華不幸被國民黨反動派槍殺于故居廚房后門口;彭金華被抓走,七天后被秘密殺害于易家灣。兩位烈士的遺體合葬在屋后面的山丘上。王震同志為二位烈士題寫了墓碑。 在彭總故居西頭的三間橫屋里,是彭總光輝一生的輔助陳列室。這里陳列著60多張圖片和50多件文物,其中有彭總在廬山會議期間呈送的“萬言書復制件。這些照片和文物向人們講述著彭總光輝壯烈的一生。 彭總誕生于1898年10月24日,取名得華。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他飽嘗了人世間的艱難困苦。6歲開始讀書,8歲因母親周氏病亡,父親彭民言積勞成疾,家貧如洗,不能繼續上學,就在家砍柴。10歲至12歲替富農家放牛,13歲至14歲去煤窯做童工。15歲時,參加饑民鬧糶斗爭,因團防局捉拿,他跑到洞庭湖濱做了兩年堤工。1916年入湘軍當兵后,他交了一些知識分子和窮人出身的士兵做朋友,秘密組織了救貧會,積極開展救國愛民活動。貧苦的出身,黑暗社會的摧殘,使他鍛煉出反對壓迫和剝削的剛毅性格,并逐漸樹立了為窮人翻身求解放的思想。 1922年8月,彭總由得華改名德懷,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次年8月畢業后回湘軍,歷任連、營、團長。1928年春,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彭總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22日,領導了著名的平江起義。從此,彭總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從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時期,戎馬倥傯,艱苦奮斗,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五十年代后期,以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嚴重地泛濫開來,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彭總看在眼里,急在心中。1958年12月,彭總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陪同,回到闊別33年的故鄉視察。當聽到吳公塘生產隊一季稻畝產超千斤的匯報后,他當晚就打著手電親自到田里,扯出禾蔸數了根數,然后說:“我最近看了很多地方,有的講畝產幾千斤,上萬斤,吹得很歷害,我就不信那一套。我這個人,拿共產黨員十條標準來衡量做得很不夠,但有一條我是做到了,就是敢講真話,實事求是。第二天,他視察了學校、幼兒園、敬老院、煉鐵廠,拉著大隊支書的手深情地說:“我們當干部的一定要好好發揚黨的實事求是、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啊! 彭總回北京后,經常念叨平江一位殘廢紅軍戰士寫給他的一首詩:“谷撒地,薯葉枯,青壯煉鐵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么過?請為人民鼓嚨胡。1959年7月,黨中央在廬山召開會議,彭總根據一年多來在全國各地視察特別是在家鄉了解到的一些真實情況,向黨中央、毛主席寫了一封長信,陳述了自己的意見。但不幸的是,由于這封信,使他受到了錯誤的批判和處理。 1961年11月,彭總經黨中央和毛主席同意,又一次回到故鄉,進行了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并且多次參加生產勞動,同社員們一道把黃泥大坪開成了旱澇保收的稻田,給家鄉人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他是那樣深沉熾熱地愛護人民,人民也對他無限敬仰。 在文化大革命中,彭總受到林彪、“四人幫一伙的殘酷迫害,不幸于1974年11月29日含冤去世。 彭總平反昭雪以后,人民更加深切地懷念他,有一位老人寫了這樣一首詩,吐露了廣大人民的共同心聲: “起義湖南更遠征,千秋偉績有公評。 橫刀北國風雷動,躍馬東鄰虎豹驚。 手上萬言緣赤膽,身拼九死為蒼生。 怒潮日夜聞江海,想見將軍叱咤聲。
關鍵字: 黨中央 黨支部 共產黨員 實事求是 社會主義 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