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受降紀念坊
quot;受降紀念坊quot;聳立在湖南省芷江縣城東七里橋北面,高8.5米,寬10.64米,呈四柱三拱狀,是用青磚和石砌而成的quot;血quot;字型碑坊。為了紀念quot;芷江受降quot;這一重大歷史事件,1946年2月,國民政府在受降地修建quot;受降紀念坊quot;一座。它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標志,是當年四萬萬中國人民用意志和血肉筑起的抗戰勝利的凱旋門,是罪惡滿盈的日本侵略者最終走向滅亡的地獄之門,是中華民族偉大不朽的歷史豐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歷史見證,是全世界6座凱旋門(羅馬、柏林、米蘭、巴黎、芷江、平壤)之一。1945年8月14日,日本國旗在中國終于倒地,8月21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不得不派遣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一行飛到芷江,和國民政府要員舉行無條件投降之前的受降會談。簽字儀式于當天下午3時20分舉行。會場設在國民黨陸軍前方指揮部,布置得簡潔嚴肅。正面墻上懸掛著孫中山先生遺像,對面墻上懸掛著中、蘇、美、英4國的國徽,每個國徽的下端均貼有一個代表勝利之意的巨型quot;vquot;字。會場中間擺著兩張蒙著綠色布面的長桌。各方代表就坐之后,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肖毅肅中將代表中方命令今井武夫一行的人員出示了證件。接著,日方代表無可奈何地呈交了駐華兵力配備圖,并在備忘錄上簽字。然后,雙方進入洽談程序。4時50分,日本降使起身深深鞠躬,緩步退出會場。5時整,肖毅肅宣布日本投降儀式結束。這時,中國陸軍總司令、一級上將何應欽從旁聽房間走出來,聽取肖的報告,驗看地圖和《受降證》。眾多國內外記者蜂擁而上,向何總司令發問就教,并表示熱烈祝賀。當人們退出會場時,雨后的東方天空現出一道七色彩虹。人們雀躍歡呼:quot;虹,中國的虹,中國的吉祥。quot; 9月2日,日本向盟軍正式簽字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至此,中國人民歷經8年浴血奮戰,以日本侵略者徹底失敗而告終。quot;抗日烽火起蘆溝,一紙降書出芷江quot;的歷史一幕,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受降坊內,鐫刻著李宗仁先生概述這一歷史事件的對聯:quot;得道勝強權百萬敵軍齊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戰史記名城quot;。它啟示人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義必定戰勝邪惡,這一歷史規律,無法抗拒。任何侵略者盡管能囂張于一時,但最終逃不脫自取滅亡的可恥下場。
關鍵字: 中華民族 侵略者 凱旋門 歷史事件 參謀長 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