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長沙市湘江西岸。舊志稱當衡山(南岳)之足,故以麓名。南北朝宋劉宋時《南岳記》載:“南岳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岳麓為足。面積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97米,碧嶂屏開,秀如琢玉,層巒聳翠,山漳幽深。自西漢以來,歷代都有遺跡可覓,以岳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望湘亭、唐李邕麓山寺碑、宋刻禹王碑為最有名。岳麓山又是湖南重要的文教育區,湖南大學、中南礦冶學院、湖南師范大學等大專院校和一些科研單位匯集城此。附近又多橘園,1975年辟為公園。1972年湘江大橋建成后,岳麓山、橘子洲和長沙市區聯成一體,游覽極為方便。為全國自然風景名勝區。 在岳麓山半腰,系晉初古寺,是佛教人湘最早的一所大寺。明神宗時 更名為萬壽寺,民國初年復名,古麓山專。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用“寺門高開 洞庭野,殿腳插入赤沙湖的詩句稱頌殿字宏大。大雄寶殿等主要建筑,于 1944年被炸毀,僅存山門和觀音閣,現已修整一新.山門上有“古麓出寺 的橫額,兩旁為“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對聯,門外古楓參天,濃 蔭覆蓋,門內園圃百花爭艷。觀音閣為磚木結構,1955年曾加以修葺,1980 年再次修整恢復原貌,并在廳堂神龕中置觀音像。閻內常舉辦小型書畫展 覽。觀音閣前有兩株羅漢松,左邊一株是六朝遺跡,稱“六朝松",樹 齡在1700年以上, 是岳麓山植物界的"元老", 老干新枝,紛繁翁 郁,彌足珍貴;右邊一株于清代被巨風拔去并被清代人補植。兩棵古松 并峙于閣前,游人樹下經過,若入關隘,故有“關松"之稱。
關鍵字: 名勝區 岳麓書院 岳麓山 總司令 觀音閣 風景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