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
本地的風俗,端午節是非吃棕子不可的。這里的粽子,先用棕葉把浸過的糯米包成錐角形,再加灰堿水煮熟。目前的粽子種類很多,有肉棕、果棕、菜棕等。據考證,中國最早的棕子是用竹筒裝米煮的,叫筒棕。到了漢代才用葉子包裹。關于這一變化,還有一個傳說。在1900年前的東漢建武年間,有個叫歐回的長沙人,端午節前在汨羅江邊散步,忽見有一個頭戴切云冠,腰系長劍,身佩香草的人,自稱是三閭大夫。他對歐回說,你們為我祭祀很好,但每次祭品都被江中的蛟龍魚蝦吃了,以后以楝葉包米,外面用五色絲線纏捆,做成頭尖狀,魚、龍見了,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歐回把這件事告訴大家,從此,便用楝葉或棕葉包出有棱角的粽子了。
關鍵字: 中國 粽子 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