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游記
那么,就下洞庭湖看看吧。我登船前去君山島。 這天奇熱。也許洞庭湖的夏天就是這樣熱。沒有風,連波光都是灼人燙眼的。記起了古人名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樓”,這個“蒸”字,我只當俗字解。 丹納認為氣候對文化有決定性的影響,我以前很是不信。但到盛暑和嚴冬,又傾向于信。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是九月十五日,正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秋空明凈,可讓他想想天下;秋風蕭瑟,又吹起了他心底的幾絲悲壯。即使不看文后日期,我也能約略推知,這是秋天的辭章。要是他也像今天的日子來呢?衣冠盡卸,赤膊裸裎,揮汗不迭,氣喘吁吁,那篇文章會連影子也沒有。范仲淹設想過陰雨霏霏的洞庭湖和春和景明的洞庭湖,但那也只是秋天的設想。洞庭湖氣候變化的幅度大著呢,它是一個脾性強悍的活體,僅僅一種裁斷哪能框范住它? 推而廣之,中國也是這樣。一個深不見底的海,頂著變幻莫測的天象。我最不耐煩的,是對中國文化的幾句簡單概括。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脈,拿來統攝全盤總是霸道,總會把它豐富的生命節律抹煞。那些委屈了的部位也常常以牙還牙,舉著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統的霸座進發。其實,誰都是涉小的。無數涉小的組合,才成偉大的氣象。 終于到了君山。這個小島,樹木蔥籠,景致不差。尤其是文化遺跡之多,令人咋舌。它顯然沒有經過后人的精心設計,突出哪一個主體遺跡。只覺得它們南轅北轍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和睦相鄰。是歷史,是空間,是日夜的洪波,是洞庭的晚風,把它們堆涌到了一起。擋門是一個封山石刻,那是秦始皇的遺留。說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巡游到洞庭,恰遇湖上狂波,甚是惱火,于是擺出第一代封建帝王的雄威,下令封山。他是封建大一流的最早肇始者,氣魄宏偉,決心要讓洞庭湖也成為一個馴服的臣民。 但是,你管你封,君山還是一派開放襟懷。它的腹地,有堯的女兒娥皇、女英墳墓,飄忽瑰艷的神話,端出遠比秦始皇老得多的資格,安坐在這里。兩位如此美貌的公主,飛動的裙裾和芳芬的清淚,本該讓后代儒生非禮勿視,但她們依憑著乃父的圣名,又不禁使儒生們心旌繚亂,不知定奪。島上有古廟廢基。據記載。佛教興盛時,這里曾鱗次櫛比,擁擠著寺廟無數。繚繞的香煙和陣陣鐘磬聲,占領過這個小島的晨晨暮暮。呂洞賓既然幾次來過,道教的事業也曾非常蓬勃。面對著秦始皇的封山石,這些都顯得有點邪乎。但邪乎得那么久,那么隆重,對山石也只能靜默。 島的一側有一棵大樹,上嵌古鐘一口。信史鑒鑒,這是宋代義軍楊么的遺物。楊么為了對抗宋廷,踞守此島,宋廷即派岳飛征剿。每當岳軍的船只隱隱出現,楊么的部隊就在這里鳴鐘為號,準備戰斗。岳飛是一位名垂史冊的英雄,他的抗金業績,發出過民族精神的最強音。但在這里,岳飛扮演的是另一種角色,這口鐘,時時鳴著民族精神的另一方面。我曾在杭州的岳墳前徘徊,現在又對著這口鐘久久凝望。我想,兩者加在一起,也只是民族精神的一小角。 可不,眼前又出現了柳毅井。洞庭湖的底下,應該有一個龍宮了。井有臺階可下,直至水面,似是龍宮入口。一步步走下去,真會相信我們腳底下有一個熱鬧世界。那個世界里也有霸道,也有指令,但也有戀情,也有歡愛。一口井,只想把兩個世界連結起來。人們想了那么多年,信了那么多年,今天,宇航飛船正從另外一些出口去尋找另外一些世界。 …… 雜亂無章的君山,靜靜地展現著中國文化的無限。 君山島上只住著一些茶農,很少閑雜人等。夜像,游人們都坐船回去了,整座島闃寂無聲。洞庭湖的夜潮輕輕拍打著它,它側身入睡,懷抱著一大堆秘密。回到上海之后,這篇洞庭湖的游記,遲遲不能寫出。突然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有關洞庭湖的新聞,如遇故人。新聞記述了一椿真實的奇事:一位湖北的農民捉住一只烏龜,或許是出于一種慈悲心懷,在烏龜背上刻名裝環,然后帶到岳陽,放入洞庭湖中。沒有想到,此后連續八年,烏龜竟年年定時爬回家來。每一次,都“將頭高高豎起來,長時間地望著主人,似乎在靜靜聆聽主人的教誨,又似乎在向主人訴說自己一年來風風雨雨的經歷”。 至少現代科學還不能解釋,這個動物何以能爬這么長的水路和旱路,準確找到一間普通的農舍,而且把年份和日期搞得那樣清楚。難道它真是龍宮的族員? 洞庭湖,再一次在我眼前罩上了神秘的濃霧。 我們對這個世界,知道得還實在太少。無數的未知包圍著我們,才使人生保留進發的樂趣。當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確解釋了,這個世界也就變得十分無聊。人生,就會成為一種簡單的軌跡,一種沉悶的重復。因此,我每每以另一番眼光看娥皇、女英的神話,想柳毅到過的龍宮。應該理會古人對神奇事端作出的想像,說不定,這種想像蘊含著更深層的真實。洞庭湖的種種測量數據,在我的書架中隨手可以尋得。我是不愿去查的。,只愿在心中保留著一個奇奇怪怪的洞庭湖。我到過的湖可謂多矣。每一個,都會有洞庭湖一般的奧秘,都隱匿著無數似真似幻的傳說。 我還只是在說湖。還有海、還有森林、還有高山和峽谷……那里會有多少蘊藏呢?簡直連想也不敢想了。然而,正是這樣的世界,這樣的國度,這樣的多元,這樣的無限,才值得來活一活。
關鍵字: 云夢澤 決定性 岳陽樓記 洞庭湖 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