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鳳凰古城
在中國,有兩個著名的女人名字,一個叫翠翠,一個叫翠花。 翠翠出名,是因為沈從文的丹青妙筆。翠花出名,卻是因為雪村的“上酸菜”。這樣比較雖然有點滑稽,但用來區別中國南北鄉村的人文,沒有什么比“翠翠、翠花”更生動、更耐人尋味了。 只有置身鳳凰古城,你才會理解“世界鄉土文學之父”為什么能把翠翠寫得如此深入人心。也只有置身鳳凰,我們才會徹底明白,為什么在現代文學史上,我們輕易就記住了“一個荒僻而風光如畫的傳奇地方”,輕易就能咀嚼出那抹愛意透明的鄉村風情。 不止一個人告訴我,如果能坐在沱江邊的小樓里,把兩個腿吊在半空中晃蕩,戀愛、嘮嗑、翻書,或者發呆,無論雅與俗,都會忘記哀與愁,淡薄名和利。我當然是相信這個說法的,當行走在“翠翠”睡夢中的清清河岸,沱江里泛起的絲絲波紋,石板上長出的綠綠青苔 屋檐上翹起的大紅燈籠,無一不在提醒你,在紛紛擾擾的塵世里,還有另一種悠閑的熱鬧。更何況竹排上還偶爾傳來大大咧咧的民歌“妹妹若是來看我哦,別從那小路來,小路上毒蛇多,小心咬了妹妹的腳……”歌聲俏皮乖張,如果要給歌聲中的“妹妹”取個名字,相信你一定會叫她翠翠,而不是翠花。 每一個到鳳凰的人,幾乎都會去看看沈從文的墓地。可惜我被匆匆的行程打亂了計劃,只忙里偷閑走了一趟大師的故居。或許是出于對大師的虔誠,我沒有四處端詳,只在那本泛黃的《邊城》書稿前久久駐足。蠅頭小楷,內斂含蓄,依稀浮現出先生伏案的身影,青燈黃卷,躍然紙上……稍縱即逝的失神過后,我忍不住笑了,笑自己矯情窮酸。“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歷史早已給先生做了細致入微的定論,根本不需要我等小輩枉自感嘆。不過,若真要發個感嘆,我只能說,沈從文因為鳳凰而揚名天下,鳳凰因為沈從文而超凡脫俗! 漫無邊際的想完這些,我馬上告戒自己,接下來還要趕路呢,不要再在這里裝文人了!“擺渡的老船夫”,“月下唱歌的年輕人”還是留給別人去回味吧!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晨光放歌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沱江泛舟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吊腳樓里的居民,見慣了窗外的風光,連個頭都不探.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竹排上的女子,有沒有一個叫翠翠的?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蘭舟,只有擺在沱江里,才有了靈氣與活力.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有人說,吊腳樓的腳越來越多了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夢回水鄉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夜里的鳳凰,藏著多少好奇的游客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屋檐上的秋色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如果你去鳳凰,推薦你住沱江下游的這個客棧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住過.嘿嘿. 鳳凰,小城的西北面有座酷似鳳凰展翅的山,因此得名。沱江水穿城而過,小城門分別屹立四方,吊腳樓民居排列兩岸,石橋、木橋、橋墩貫江而過,廟宇、祠堂、故居等景點均勻散落在兩岸的民居之中,條條狹窄細長的青石板路將它們相連。 地理音樂專輯《我們遠去的家園》中有首曲子叫《水墨丹青鳳凰城》,整首曲子用婉轉的曲調和淺低的吟唱描繪了一幅如夢如幻的水墨畫,畫中有涓涓的沱江水,有迷蒙的煙霧,透過煙霧看見的秀麗的城門、古樸的吊腳樓、古舊的木橋、岸邊洗衣的人……如泣如訴,讓人如癡如醉。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也許因為這些描寫太過于詩情畫意,鳳凰古城成了游客們追捧的地方,成了都市人放松宣泄的地方,成了生意人開辟市場的地方,成了流浪藝人駐足抒情的地方……正如《我們遠去的家園》的標題一樣,想象中的鳳凰小城似乎不見了,眼前的鳳凰小城已經成了“旅游泛濫的大市場”。木制吊腳樓幾乎都換成了水泥柱,僅剩下的極少數如同屠宰場的生豬還在酣睡卻仍逃不過死亡的命運;粉刷過的廟宇祠堂如同夜總會門外濃妝的迎賓小姐招呼著游客;沿江昔日的民居都變成了酒吧、咖啡屋、旅館、精品小店,霓虹燈和廣告牌將入夜的小城變為了燈火輝煌的酒吧街。遠處一看,還真以為是鳳凰要從火中涅磐了呢。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但是,這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鳳凰小城嗎?次日清晨,當我放慢了腳步,透過江水上泛起的白白水霧看那些依舊的城門、古橋、古宅、廟宇,看著路上來往熙攘的游客,聽著各種買賣的叫賣聲,偶爾停留一下某間店鋪……這不正是我們渴望來看的鳳凰小城嗎?今天,眾多的旅客來來往往,看似打擾了小城的寧靜;不過當時光回到沈從文的童年,昔日的鳳凰小城不也是居民穿息勞作、商客南來北往的繁忙熱鬧嗎?只是往日的商客已經被今日的游客取代了而已。
關鍵字: 中國 鄉土文學 鳳凰古城 沈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