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聞在線網3月28日消息(記者李曉玲)新疆天山天池近日獲評"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稱號,這在新疆景區中尚屬首家。
天池管委會主任遲文杰說,天山天池風景區生態美、人文美、精神美,可謂景美、人美。此次天山天池景區獲評第二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稱號,也成為新疆首家"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從而填補了新疆旅游此項空白。
新疆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位于天山東段北麓,規劃面積548平方公里,劃分為八大景區。198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44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全國第七、西北地區唯一一家國際"人與生物圈"博格達峰保護區。
據了解,在創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的過程中,天山天池的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得到了較大提升,天山天池以創建為契機,全面帶動景區各項工作有效推進,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
近三年來,天山天池景區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快速增長。游客滿意率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2007年達到92%;經濟增長每年以25%-30%的速度增長,2007年旅游收入達4.2億元;生態恢復率從2003年的25%提高到2007年的45%,增速5%,凸顯了天山天池景區帶動昌吉州乃至新疆旅游業發展的龍頭作用。
遲文杰說,創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最終目標就是要構建文明、和諧景區,協調好社會各個方面的利益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天山天池明確提出了景區工作的中心任務就是"保景富民"。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下,通過實施"保景富民"和"綜合整治"工程,實現景區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的目的,達到構建文明、和諧景區的目標。景區積極引導農牧民走"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牧則牧"的發展路子,幾年內,累計投資2億多元,將三工河谷1322戶1萬余農牧民和礦區居民搬遷至市區、西臺子和拜斯胡木牧民定居點。為確保搬遷農牧民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產條件,我們實施了"以旅游業反哺農牧業"的措施,使景區各族人民群眾共享旅游發展成果和文明創建成果。
自2003年以來,天池管委會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創建活動,使景區有了很大改觀,服務質量明顯改善,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天山天池景區近年獲得"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先進單位"、"全國文明誠信(窗口)單位和誠信服務滿意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十佳單位"、"最佳資源保護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躋身于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
由中(zhong)央文(wen)明(ming)辦(ban)、住房(fang)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旅游(you)局舉辦(ban)的(de)第(di)二批全(quan)國文(wen)明(ming)風景(jing)旅游(you)區(qu)稱號(hao)評(ping)選(xuan)中(zhong),全(quan)國共有(you)15家風景(jing)區(qu)獲得殊榮(rong),天(tian)山天(tian)池(chi)景(jing)區(qu)喜(xi)獲第(di)二批全(quan)國文(wen)明(ming)風景(jing)旅游(you)區(qu)稱號(hao)。
驗證碼:
匿名發表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