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侗寨
七十二侗寨位于貴州省榕江縣北約40公里的樂里鎮。走近寨子,放眼望去,只見漫山遍野厚厚實實的綠。因為當地侗民十分珍視自然的饋贈,所以這里的原始植被保存得相當完好。
沿著青石板和碎石鋪成的山路來到寨門,會聽到“咚咚咚三聲炮響和一陣熱烈的鞭炮聲,熱情好客的侗寨百姓已守著寨門唱起了“攔路歌。如果客人會對歌,對上三五首即可進寨;若不會對歌也不要緊,你要耐心聽完侗族姑娘的“迎賓曲,再喝上一口侗民自制的米酒或吃上一小片肥肉、一小塊腌魚,然后在眾人發出陣陣“阿嗬的歡笑聲后,由歌手或其他侗族姑娘為你戴上一根串有紅雞蛋和精美鞋墊的花帶,便可以進寨了。過去,侗族青年常通過這種方式來尋找本村以外自己心怡的對象,久而久之,它就成了迎客的禮節。
七十二寨民風古樸,無盜無賭,鄰里和睦,秩序井然,很令村民自豪。村民形象地說“在這里只聽到吆牛的聲音大。
這方水土似乎特別鐘情于侗族少女,十六七歲的女孩子一個個出落得水靈靈的,皮膚細嫩透紅。當地有首民謠,唱的是七十二寨的風物特產,其中便有一句:七十二寨里好姑娘美hellip;hellip;意指寨中代代有美女。
人美心也靈,心靈手更巧。侗族婦女衣服和所佩銀飾上的龍蛇異獸、花鳥蟲魚、日月星辰等圖案無不栩栩如生,精巧有致,常令人驚嘆不已。
貴州省榕江縣““七十二寨侗族女服飾著色濃重,工藝精巧,美觀大方,艷麗多彩,耀眼悅目。女盛裝一般由圓領、寬袖、胸襟、圍腰、袖口、百褶裙、小腿布套、龍舟形繡花鞋等部分組成。其制作方法,一般是分塊挑、繡,再連綴成套,或將已制作好的各種圖案的部件分別縫于各個部位。制作一套女盛裝,特別是挑花、繡花,全配齊往往要幾年時間才完成。女盛裝,一般過侗年節、吃新節、看斗牛或踩蘆笙以及走親訪友時才穿戴,回家后又換衣收藏。每個女青年至少有三至五件盛裝,多的達十幾件。女盛裝還配有各種銀飾,有頭飾、頸飾、耳飾、盛裝飾、童帽等幾大類,一百多種花樣。頭飾有銀花、銀梳,頸飾有項圈、項鏈等,手飾有手鐲、玉石手鐲,耳飾有銀耳環、金耳環等,盛裝飾有銀扣等。侗族女童盛裝還配有銀鈴,分別鎖定在繡花衣上,侗族女盛裝,工藝十分復雜,比如女盛裝百褶裙,其裙子長到膝蓋,全屬青色,織裙子的布與織衣的布不同,裙布很稀,象蚊帳布,經過作米漿---染---洗---捶---曬---蒸等工序,前后需兩個月左右,才能制成,一條裙子約用布5-6米。又如女童貓頭帽,一般青色和藍色,形象象貓頭,無帽檐、只有兩個銅貓耳翹起,帽耳里縫有羊毛、貓耳下貼有銀銅人像、玉石頭像等裝飾,有和尚頭、老虎頭、獅子頭等各種各樣的圖案,帽子后面有銅鈴、各種圖案銀鉤,小孩戴帽走親訪友,一路上叮叮當當作響,據說還可以避邪。
關鍵字: 侗寨 榕江縣 百褶裙 貴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