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四月八
“四月八”是貴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瑤、壯、彝、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地節日內容不盡相同,其中,規模最為宏大、場面最為隆重、影響最為深遠者,當貴陽的民族傳統節日,一年多達二三十個,其中場面最熱烈的是“四月八”。
農歷四月初,貴陽遠郊及鄰近的龍里、惠水、長順、清鎮、平壩等縣的苗族、布依族同胞,就陸續趕赴貴陽過“四月八”。小伙子們帶著蘆笙、竹笛,身上新衣重疊;姑娘們穿花帶銀、競相比俏。來在街上,一邊用隨身攜帶的小圓鏡正冠,一邊等待或尋覓意中人。老人、孩子則主要是趕熱鬧,逛省城,買東西。 初八清晨,身著節日盛裝的苗、布依族群眾,結隊成群,像溪流歸海,涌向市中心的噴水池一帶。以噴水池為中心點的中華路、延安路,上午十時許,便已人山人海,車輛暫停通行,沿街商店張燈結彩,免費供應茶水。專門供應節日的民族商品,琳瑯滿目。午飯過后,貴陽市民也紛紛涌上街頭,與各族同慶。
下午二時左右,鞭炮震天,鑼鼓、嗩吶、蘆笙、簫笛和鳴,文藝團體的獅燈、龍燈也來助興。苗族青年男女,在蘆笙舞曲中,踩著鼓點起舞。蘆笙舞、木鼓舞、銅鼓舞、板凳舞及各地苗族、布依族的民族傳統體育表演,異彩紛呈。在集體舞蹈之外,情侶們開始了“牽羊”、“游方”、“趕表”,在對歌中增進了解。當年輕人在歡樂中追求自己幸福時,老人們也自有其樂:訪親會友,替子女相親。
從清晨到深夜,噴水池一帶,萬頭攢動,肩摩踵接。整個貴陽山城,都沉浸在歡樂之中。至于鐘情的少男少女們,有的要玩個通宵達旦。
關于貴陽“四月八’的來歷,有不少優美的民間傳說。無論是貴陽苗族中哪一個支系的故事中,都說是為了紀念本民族一位勤勞、勇敢、智慧的英雄。他為了大眾的安居樂業,與邪惡勢力進行殊死搏斗而光榮犧牲。今噴水池一帶,便是埋葬英雄的墓地,而“四月八”這天,正是傳說中英雄獻身的日子。因此,每屆“四月八”,人們便要匯聚到英雄的墓地,憑吊英靈,祈年求福。過去苗民匯集噴水池,還要唱頌詞——戛勒戛桑之歌。 布依族過“四月八”,是因為這一天是傳說中的牛王誕生日,俗稱“牛王節”或“牧童節” ;同時,又值“開秧門”前夕,為此而舉行歌舞慶祝,祈求豐收。
“四月八”節演變至今,逐漸增添新內容,成為以苗族為主體,有布依族參加和政府有關部門支持組織,全市人民都關心的、用以宏揚貴州民族文化,增進民族團結的盛會。
關鍵字: 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 布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