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薩瑪節
薩瑪節舉行的時間,一般是農歷正月、二月,但有時也根據生產、生活或其他重大活動情況改為其他月份舉行。祭薩的規模,一般為各村(團寨)各祭,有的也邀請鄰村、數村或相鄰片區聯祭,場面壯觀。參加祭薩的人員,各地不同,許多地方是全寨男女老少一齊參加。榕江三寶侗鄉各村寨,則是以已婚婦女為主體(也有少數德高望重的男性寨老參加)。因此,榕江三寶侗鄉的祭薩活動,帶有悠久的遠古母系氏族社會的遺風。
薩瑪節活動一般在春、秋兩季進行,它保留著很濃郁的母系氏族社會遺風。祭壇一般由村里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婦管理,而祭薩儀式,通常只有中老年婦女和年長的男性方有權參加。祭薩時,先由管薩人燒好茶水,給薩敬香獻茶,然后由各家各戶身著盛裝的女主人排著隊前往祭祀,她們每人喝上一口祖母茶,摘一小枝常青樹枝插于發髻上,再跟隨(手持半開雨傘的老婦人)繞寨一周,最后來到特定的場坪,與薩同唱同跳同樂,氣氛莊重而熱烈。侗族人民以此來祈求村寨平安興旺,人人幸福吉祥。薩瑪節里,多數侗族男性心甘情愿地在家帶孩子、做家務,所以當地人說,薩瑪節也是侗族的婦女節。
祭祀的這天,各村都請來祭師在薩瑪屋前殺豬宰鴨,殺豬時是幾個壯漢將豬按入水中溺水而死,殺鴨是用繩子套在鴨頸上將其勒死,原始而又古樸,其儀式令人驚悸難忘。 祭薩的規模十分龐大壯觀,所有女性屆時妝扮盛裝。祭薩時,先由管薩人燒好茶水,給薩敬香獻茶,然后由身著盛裝的女主人排著隊前往祭祀,她們每人喝上一口祖母茶,摘一小枝常青樹枝插于發髻上,以村寨為單位沿著田間,江邊的古道走向鼓樓廣場,三寶主寨在寨口路邊擺有拉路酒,而客寨的薩瑪隊有的又裝成古時無衣無褲身上披掛稻草衣的“乞人”,到了寨口,乞人討酒,主人敬酒,彼此以歌為對,古風再現,令人感慨而又十分隆烈,終身難忘。
幾十路客寨的薩瑪隊到了耶坪(廣場)上,這時,主寨的薩瑪隊(婦女)各人手執一把大黑傘列隊魚貫繞寨一周,到達耶坪。此時,耶坪上已有幾萬人的薩瑪隊(全是婦女),主寨隊到達,大家圍成圓圈,手拉手跳起舞來,齊聲高唱贊頌薩瑪的“耶歌”,其意為與薩同樂。這種邊唱邊舞的形式,稱為“多耶”,氣氛古樸而熱烈,帶有悠久的遠古母系氏族社會遺風,也有濃郁的現代侗族婦女的色彩。
關鍵字: 侗族 農歷 薩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