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鎮山村
鎮山村在貴陽花溪風景區和天河潭風景點之間的花溪水庫中段,這是一個三面臨水一面向山的村寨村,分上下兩寨,下寨是1958年修花溪水庫時搬遷而來的。上寨則是古屯堡(普)區,民居均建在屯墻內,有石巷石街聯通,據當地布依族家譜記載,鎮壤始建于萬歷年前,當時李姓先祖因北調南征來到了這里,與布依族班氏女子聯姻。以此推算起來,鎮山已有四百多年歷史了,村內尚存有古建屯墻、廟宇等歷史遺跡。在鎮山這個民族村寨,每年正月初十都要舉行“跳場”活動,參加者來自石板鎮一帶的布依族、苗族,女子身著艷麗的繡花衣裙,男子穿著民族服裝,吹笙跳舞。“跳場”的場子中央立著丈余高的花樹,上掛標語條幅,先是兩個男子單騎馬繞花樹轉三圈,然后男女青年繞樹吹笙唱歌,如此歡歌載舞三天三夜。當地傳說,鎮山布依族祖先一次被強盜抓去,族人幾次營救都未獲成功,于是就請當地苗族幫助。苗民在關他的獄處吹蘆笙唱苗歌通知他,不懂苗語的獄卒未加防范,結果他被救了出來。自此,為了感謝苗族,當地布依族開辟了一個跳場,每年正月十二、十三、十四這三天兩個民族的人們都要在此跳場,家歷六月這一天,鎮山村栽完秧,全村人都要好好休息一天,于是在這個空閑的日子里,大家包粽子吃粽粑。此外,鎮山村的傳統節還有“七月半”、“四月八”等。在鎮山,對歌是青年男女戀愛的主要方式,戀人們以歌代表、借歌傳情。對歌最先是與唱《贊美歌》,接著是女問男答的《盤歌》,有《盤花歌》、《盤古歌》、《盤八仙》等;唱到高潮處是《情歌》,這時男子轉答為問。經過如此一段時間的對歌了解后,男方家才請人上中意的姑娘家提親。在這個民族村寨中,除了戀愛時唱的歌外,當地還有許多神話故事,如《半邊山的由來》、《盤古開天地》等。而繡花、挑花也是其民間藝術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其針法多樣,內容也十分豐富,花鳥蟲魚多入繡花圖案。
關鍵字: 全村人 半邊山 姑娘家 神話故事 贊美歌 鎮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