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之行
此次行程歷時9天,線路:貴州鎮遠-----凱里-----榕江-----從江-----三江-----廣西龍勝-----桂林-----陽朔。目的主要以看民族風情,休閑,腐敗為主. 貴州回來后感觸很多,想寫點什么卻是力不從心,在貴州的寨里可以看到很多原始的小數民族部落,他們的教育,婚姻,生活都很真實的體現在游客的眼里。對貴州的貧窮早有耳聞,但當我親聞,親見到這些人與事時,還是被深深的震憾。在我的照片里,很多十五,六歲的小女孩都結婚或快結婚了,鏡頭里的每一張臉都笑得如此燦爛與陽光,但誰又能想到現實生活里布滿在她們臉上的更多是悲哀與無奈,瘦弱的雙肩過早的被生活的重擔壓得變形。在大寨里的孩子每天上學都要走2個多小時,來回便是4個小時,有個讀初三小女孩告訴我,她是她們同齡伙伴中唯一堅持讀完初中的人,很多小伙伴都嫁人了,在她們寨,大多數女孩在16歲結婚了,早的14歲便結婚。我們把帶來的一大箱文具發給他們時,很多小孩都不會用,有的小孩既然把文具退還給我,要跟我換糖。在一個寨里有幾個小孩一見我們便說“你好”,正在我感到欣慰之時,接下來他們便伸出手來要一塊錢。我可以理解他們的行為,再說他們也是被大人唆使這樣做。我只是感嘆:“物質的貧窮可以靠政府或社會的扶持可以改變,但誰又能拯救他們精神上的貧窮”。如果有想做支教的網友,我建議你們在未定目標時可以先去貴州看看,我原意給你們提供一些信息幫助。 下文是同行的朋友看到我的照片后在磨房的發言,我現在一并轉過來給大家看看: 阿松,看到你寫的東東,心里沉重得不行。 讓我想起我們在到小黃的路上,那個十二歲的女孩子,單薄的身子,稚氣未脫的臉,為了得到我們給的文具,帶我們走了一個多小時。過不了一兩年,她也要嫁人了。本來想先寫上些快樂的東東,回味一下旅途的趣事,再來談談這事,現在覺得有必要先說這個話題。也許我們應該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幫助那些貧困的孩子與母親。 那里隨處可見的標語:讀不完初中,就沒有企業。其實處處時時提醒我們,那里的人,讀完初中的,不會是大多數。那個可以當作笑話來講的標語,其實也可以窺見貴州的一個整體文化水平。其實這已經不能當作一個笑話,而是折射出貴州物資與精神落后的程度了。當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貴州還是出了不少人才的。 在侗寨,那里的女人告訴我,現在的日子好多了,因為有蚊香。而以前是用扇子來趕驅蚊蟲的。革寨那頓午餐,因為用柴燒飯,用了兩個多小時才做好。寨里的老人,那么大年紀了,還來回奔走著來表演以增加收入。。。。 對于分派文具一事,偶現在還是要贊一句:非常好!不過,自動鉛筆下次可以不要買了,還有上次老大答應了給只有筆芯沒有筆的孩子帶去配套的筆,我們要記得給他們捎去。 行走在路上,看到不同的風景,遇到不同的人,在快樂與盡興之余,我們的目光的確很有必要定格在那些落后而貧窮的人的身上。也許我們幫不了他們什么,就像我們不可能將每一條在海灘上擱淺的魚都拋回海里。但是這一個,或者是那一個,我們在能力范圍以內,去想,去做,幫到一個是一個,總是一個也沒有幫到的要好。。 ps:黔東南之行給我留下了太多的沉重與感動,當然還有歡笑與快樂,雖已時隔一年,現在卻仍記憶尤新。
關鍵字: 小女孩 幫不了 我的照片 自動鉛筆 隨處可見 黔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