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寶光寺
新都寶光寺位于成都市北新都城內,是我國南方四大佛寺之一,始建于東漢,歷經戰火,幾度重修,終成今日的規模。全寺占地8萬余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蔥蘢,五殿十六院層層遞進,舍利塔建于唐代,高30米。羅漢堂內有500尊高約兩米多的彩繪貼金羅漢塑像,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絕無雷同。
相傳寶光寺始建于東漢。根據終南山道定量律師撰《集神漩塔寺三寶感通錄》記:隋代,蜀王楊秀在此掘地,得大石,知詵禪師遂于石上建九級森林塔。是時,每有旱澇,官民于此禮拜祈雨,軋有靈應,故寺名在石,塔名福感。
唐末黃巢起義時,僖宗奔蜀,于寺建行宮駐蹲。僖宗夜見霞光出地,召隨駕高僧知玄問法。玄謂地下必有舍利。帝命掘之,果得一石函,內藏舍利十三粒,晶瑩明澈。僖宗遂敕玄監修磚塔十三級,取無垢舍利塔,賜寺名寶光。
具有一塔、五殿、十六院宏追趕建筑規模的寶光寺,自照壁到藏經樓后紫霞山長約100公尺的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山門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殿和藏經樓。中軸線兩側建有鐘鼓樓、伽藍殿、客堂、極樂堂、祖堂、念佛堂、羅漢堂、禪堂、影堂、戒堂以及東西方丈室。
關鍵字: 天王殿 寶光寺 新都 羅漢堂 舍利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