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龍觀
伏龍觀系晉代為紀念青成隱士修的“范賢館。
因李冰降伏孽龍伏在離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龍觀,又名老王廟、李公詞、李公廟等。觀因李冰降伏孽龍的傳說而得名。是紀念李冰的廟宇。
伏龍觀中文物甚多。樹立在正殿中的東漢李冰圓雕石像(右圖),1974年遷建索橋時于三號橋基坑出土。像用灰白砂巖琢成,高290厘米,肩寬96厘米,厚46厘米,底部有一方榨,長18厘米。石像冠冕長衣,手置胸前,面含微笑,兩袖和衣襟上各有淺刻題記一行。中行為:“故蜀郡李府君諱冰;左為“建寧元年閏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龍;右為“尹龍長陳臺造三神石人瑜水萬世焉。1975年8月18日加座豎立在伏龍觀正殿中。
伏龍觀建在離堆之上,三面懸絕,一面用42級寬三丈一尺五寸石階和開闊的大壩相連,使伏龍觀顯得特別雄偉莊嚴。伏龍觀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條中軸線上。建筑布局是:“東臨江口之關,故靈基立其左;西瞻寶室之穴,故仙亭峙其右。正居太上之殿,中筑朝真之壇。伏龍觀原有殿宇兩重,清同治間建成李冰殿,共有主殿三重。1959年培修時,將玉皇殿、喜雨樓合并,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磚木排架。一樓一底的后殿,1973年重建了廟前帶江亭等建筑,近年來,新辟了花榭等,方便了游客觀賞“離堆鎖峽風光。觀后觀瀾亭,登臨遠望,都江古堰、西嶺雪山、青城秀色盡收眼底;俯視腳下,江濤滾滾,直瀉寶瓶,景色十分壯觀。
正殿右側豎立的堰工石像,是1975年1月18日在都江堰外閘下開挖護灘時發現的。石像寬衣重袖,持插而立,通高1.85米,肩寬0.7米;插高o.28米,寬0.25米,插把長1.34米。石像頭部已被沖毀,背部沖蝕嚴重,可能是李冰石像銘文中“三神石人之一,1975年8月18日樹立在伏龍觀大殿右側。 正殿中的飛龍鐵鼎,1978年10月移入觀中陳列,是唐容宗女玉真公主故物。鼎重約千斤,上有八條飛龍和云紋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鑄造精品。
關鍵字: 伏龍觀 玉皇殿 范賢館 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