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寺
報恩寺東西長278米,南北寬100米,占地27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518平方米,坐西向東,平面布局由東而西,次第升高,主體建筑布置在一條中軸線上,附屬建筑左右對稱配列。分前中后三進院落,第一院落起于山門,止于天王殿,中有三橋相連,北側置鐘樓一座,門前有八字琉璃墻,臺階、狻猊、經幢、廣場。天王殿以后為第二進院落,由正殿大雄寶殿和配殿華嚴殿、大悲殿、天王殿四座建筑組成。大雄寶殿以后為第三進院落、由萬佛閣、南北碑亭,34間廊廡和大雄寶殿組成。萬佛閣后側有齋房、庫舍、龍神祖師之堂等建筑圍繞。
報恩寺創建以后,受到歷代官府明令保護,現立于山門內光緒年間府正堂碑文告示中有這樣的示諭:“報恩古寺、朝賀重地,渝爾軍民、不準盤踞、閑雜人等、禁止游戲,倘敢故違、枷示廟門:1949年后,這座宏偉的古建筑文化遺產得到了新生。1955年省人民政府首次撥款2萬元,對其寺院進行了全面保護維修,這以后,國家、省市又先后撥款數萬元,進行了多次而又有重點的維修保養工作,如加固臺基、翻修屋面、安裝避雷設施、地下電纜、消防設備,新建保護范圍的防護圍墻、仿古保護性建筑門樓等。如今,雖歷經五百多個春秋,卻完整保存了其建筑的本來面目,被中外古建專家、游人稱為“明初罕見之遺構,獨具匠心之杰作。一九五六年首次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一九九六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鍵字: 全國重點 古建筑 大雄寶殿 天王殿 平武縣 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