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洞
讀書巖,俗稱狀元洞,又稱臺星巖、南巖、將相堂,位于大像山上。出大佛寺沿虎溪而上,層巒處即見一天然巖穴,長34米,深約20米,穴口高4米許,有山泉從上巖流瀉而下,匯為巖穴前面的瑞蓮池。北宋閬中人陳省華為避城市喧囂,將其三個兒子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安置在此讀書,故名讀書巖;后來堯叟、堯咨高中狀元,故名狀元洞;又因堯叟、堯佐官至宰相,堯咨善騎射,文武雙全,官至節度使,成為將軍,故又名將相堂;由于有御題紫薇亭“,故又稱臺星巖。
由于陳氏三兄弟科舉高中兩狀元一進士,官至兩宰相一將,而且頗有政績,尤其在治水方面貢獻很大,時人羨慕,稱陳家為“狀元宰相之家、“水利世家,他們青少年讀書的地方,多有名人來訪,題刻甚多,南宋孝宗淳熙年間,閬州太守吳昭夫更在此建“將相堂,從而形成極為珍貴的人文景觀。
讀書巖主要石刻有“紫薇亭、“將相堂、“出兄弟狀元宰相處、“香名萬載、“讀書巖、“書巖、“捧硯亭、“教子堂等。此外,還有碑刻21通,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所幸摩崖題刻猶存。題刻中最為珍貴的,是宋真宗御書“紫薇亭和蘇東坡所書并落款留名的“將相堂。此外,“南巖為北宋司馬光之父司馬池所書。當年司馬池特攜其子司馬光前來瞻仰,池臨巖揮筆,光捧硯于側,故這“南巖題刻也很珍貴。后人紀念司馬光曾在此捧硯,故建“捧硯亭。
明正德年間,巡按盧雍在讀書巖建“三陳書院,嘉靖時分巡川北道楊瞻重修。后書院堂亭皆廢毀。1990年,重建將相堂、紫薇亭、捧硯亭、長廊和瑞蓮池等,占地12畝,建筑面積653平方米,其景觀更勝于昔。
關鍵字: 人文景觀 大佛寺 節度使 青少年